【生死自在】 「生命不死」與「生命永續」 的唯識學理解與詮釋(十一)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2021.04.04
1279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有關中陰身七七四十九日之期限所衍生的時空結構問題



上文提到,中陰身至多只能持續四十九天,如此就產生了一個疑問,因為有一些輪迴案例顯示其前世的死亡和今生的出生,間隔了幾十年。例如美國的James Huston Jr.(詹姆斯‧休斯頓)轉世為James Leininger(詹姆斯‧賴寧哲),他的前世是在一九四五年死亡,而他的今生是在一九九八年出生,其中間隔了五十三年,遠遠超過四十九天,這要如何解釋?在經論之中似乎沒有討論這個問題,也可能因為沒有實際案例突顯問題。我認為會產生時間差異的關鍵在於時空結構的不同,也就是說中陰身所處的時空,與地球上陽世的時空結構不同,因此「中陰身的四十九日」不等於「地球上的四十九天」。

其實,自古就有一些有關不同時空結構的傳說與記載,所謂「山中(有的版本作「洞中」)中方七日(有的版本作「一日」),世上已千年」,最原始說法是出自古籍「爛柯山」的故事,大意是說一個樵夫進山砍柴,遇到兩位神仙對弈,看得忘了時間,還沒等到棋局結束,發現自己手裡的斧頭把子已經腐朽爛掉了。

這個故事後來有許多版本,最早的版本是東晉虞喜在穆帝永和年間(三四五年~三五六年)所作的《志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質入其室,見二童子對弈,看之。局未終,視其所執伐薪柯已爛朽,遂歸,鄉里已非矣。」後來,《晉書》根據虞喜的記載略記為:「王質入山斫木,見二童圍棋。坐觀之,及起,斧柯已爛矣。」古代將斧柄稱作斧柯,所以自始之後,當地人將此山名改名為「爛柯山」。

到了南朝梁代‧任昉(四六○年~五○八年)所著的《述異記》,故事發展為:「信安郡石室山,晉時樵者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于質,如棗核,質含之不覺飢。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爛盡,既歸,無復時人。」北魏孝文帝時(四七一年~四七六年),酈道元在《水經注》卷四十〈浙江水〉也引述這個故事。

此外,出自南朝宋代‧劉義慶《幽明錄》,有個類似的故事,東漢末年,劉晨、阮肇兩人入天台山採藥,不幸迷路,一連十三天無法出山,遂採食山桃,喝飲溪水。後來在桃源深處遇見兩位仙女,仙女留兩人住下,並熱情款待。兩人就在山中停留了半年,然後尋覓舊路返鄉,結果回到家中所見到的人已經是他們的第七代子孫了。

在日本也有一個很有名的類似故事「浦島太郎」,現於文章篇幅,在此就不敘述其內容,讀者可自行上網搜尋。

以上這些故事,聽起來似乎有如神話一般,然而從現代科學的觀點來看,卻是不無可能。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提出「時空彎曲」的理論,坐在輪椅上的奇才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提出「蟲洞理論」,都在解說宇宙間的確存在時空結構不同的空間世界。因此,美國的James Huston Jr.間隔了五十三年(地球陽世時間)才投胎轉世就不足為奇了。

十三、長時所習我愛現行(二)

若預流果【註1】及一來果【註2】,爾時我愛亦復現行,然此預流及一來果,於此我愛由智慧力數數推求制而不著,猶壯丈夫與羸劣者共相捔力能制伏之,當知此中道理亦爾。若不還果【註3】,爾時我愛不復現行。

【註1:預流果,梵語作srotapanna,音譯須陀洹,新譯預流,舊譯入流,又譯作逆流,意指預入無漏聖道之果位。聲聞乘之人斷三界之見惑已,方達違逆生死瀑流之位,稱為逆流果。蓋預流之「流」,即指聖道之流。斷三界之見惑已,方預參於聖者之流,稱為預流果。此為聲聞乘最初之聖果,故稱為初果。證得初果者,尚



【註2:一來果,梵語作sakrdagami-phala,巴利語作 sakadagami-phala,音譯斯陀含果,為聲聞四果之第二,係已入預流果,既已斷滅欲界六品之修惑,尚須自天上至人間受生一次方可般涅槃之聖人,故稱一來果。】

【註3:不還果,梵語作anagamin,音譯作阿那含,指聲聞第三果之聖者。彼等已斷滅欲界九品之修惑,而不再還至欲界受生,故稱不還果。】

若是證到「預流果」及「一來果」的有情個體,此時他的我執(我愛)也同樣會起現行,然而此預流果及一來果的眾生,對於此一我執(我愛)的現行,由於本身智慧的力量,能不斷地推求、制止而不執著,猶如大力士與瘦弱者互相捔力而能制伏之,以這樣的比喻,大家應該知道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若是已經證到「不還果」,那時我執(我愛)就不再現行了。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