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賞析】 中唐社會詩 老嫗能解,為民為事而寫

文/楊照 |2021.04.01
2004觀看次
字級

文/楊照

唐詩到了杜甫,有了不同轉折。前面的方向是將人從日常生活裡拉出來,現在卻證明了詩可以生活,不卑下、不瑣碎、不庸俗,可以捕捉、反映生活中的深刻感人之處。杜甫開拓了好幾條詩的新道路。

杜甫寫〈兵車行〉、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是基於自己在戰亂中的經驗;到了張籍,就將這樣的生活感懷予以擴大。張籍之後,就到了元稹和白居易。杜甫寫出了完全不同於李白他們那個時代的詩作,但他主觀上從來沒有要超越李白、取代李白那一輩的意識。到了元、白,他們繼承了杜甫開啟的這種新詩風,發起和前代劃清界線的一個運動。同時他們也承接了張籍那樣的精神,認為詩要寫的、能寫的,不只是詩人自身的感受情懷,還應該包納他人的痛苦,為他人發言、表達。

元稹、白居易所代表的中唐「社會詩」,是自覺地要改變詩和詩人的定義。最具代表的文獻,是白居易寫給元稹的信〈與元九書〉,信的內容就是在討論文學究竟是什麼,文學究竟要做什麼?

一開頭說:「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

詩像植物般,以感情為根,以語言為苗,以聲音為花,以意義為果,完全依循著能夠觸動人心的基本法則。基於此,白居易接著檢討了唐興兩百年間詩的狀況。詩人很多,多到數不清,而最厲害的是李白和杜甫。

李白是奇才,寫的詩沒有人趕得上,但是若以詩的根本原理來評斷,李白作品中真正有意義的不到十分之一。在這點上,杜甫就不一樣,他的詩不是遊戲,不為華麗好看,而是真正能完整發揮「情」、「言」、「聲」、「義」各自作用的,杜甫的詩「可傳者千餘首」。

這是很明顯的「抑李揚杜」,表現出他們的根本價值信念。詩是嚴肅的,而且詩要有目的、有作用,不要再學李白那樣率性寫詩,依憑天分才氣、也外露天分才氣來寫詩,而是應該像杜甫那樣,為君、為民、為物、為事而寫詩。元稹和白居易寫了大量的作品來示範、宣揚這種詩要為群體、為社會服務的理念。

詩要能以其意義感動人、感化社會,進而改變社會,因而詩的題材和體裁也必須改變。詩是工具,要影響讀詩的人,所以詩要盡量讓最多的人讀得懂,可以由此受影響。這項主張其實是違背杜甫的美學信念,杜甫很在意詩的格律,也很擅長創造內蘊深藏的對仗或特殊的聲音效果。

元、白的詩,以杜甫的標準來看,是很隨便、很草率的。不是他們沒有能力細緻琢磨,而是他們故意要寫得「老嫗能解」。他們用這種方式改革詩,再以新風格的詩來進行社會改革,這是中唐詩的一大潮流。(摘自《不一樣的中國史7》,遠流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