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圖
高麗時期(918~1392)/絹本設色/
高104.3公分寬55.6公分/
南韓首爾三星美術館藏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地藏菩薩頭披黑底飾金泥細圓紋帛巾,垂至雙肩,額前以頭箍固定,露出兩耳。兩側與下方為道明和尚、無毒鬼王、四天王、帝釋、梵天等侍從。1984年指定為韓國寶物第784號。
據《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每月1、8、14等十齋日,四天王、帝釋、梵天等奉命下凡界,觀察人間的善行惡作,於該日念佛持齋,可消災除罪。如在帝釋下凡日,念阿彌陀佛,不墮鐵鋸地獄道,除罪九十劫。四天王之日,念藥師上菩薩;梵天王之日,念釋迦牟尼佛,皆不墮地獄,除罪七千劫、八千劫。
地藏菩薩曾多次參與佛陀的講席,也曾化身在人間。據《神僧傳》及《高僧傳》記載,在佛陀入滅1500年後,地藏菩薩降跡為新羅國(韓國)的王子金喬覺,自幼仰慕佛道,不愛王位。
唐高宗永徽4年(653),王子出家,法號「地藏」,攜白犬善聽航海來華,至安徽九華山苦修,感得地主閔公長者及山神恭敬供養。地藏比丘向閔公長者化緣一袈裟地建寺,以其神通力,袈裟覆蓋九峰,閔公見之,歡喜讚歎,遂將整座九華山布施供養,作為地藏比丘的道場。閔公的獨子亦隨地藏出家,法名道明。
地藏比丘在九華山駐錫75年,度眾無數,於唐玄宗開元26年7月30日示寂,世壽99,肉身不壞,弟子將肉身建塔供養,至今仍受世人瞻仰禮拜。地藏比丘臨終時,曾顯現地藏菩薩像,後世咸認其乃地藏菩薩的化身,乃以每年農曆7月30日為地藏菩薩聖誕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