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34】隨堂開示錄 379隨堂開示錄─各類致詞 10 佛教對自然界的看法 2-1 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頒發「世界生態安全獎」

星雲大師 |2021.03.30
1898觀看次
字級
蔣明君博士將「世界生態安全獎」受予大師,表揚其在文化、教育及關懷世界和平等之諸多貢獻。(2013.10.04)圖/佛光山提供

隨堂開示錄─各類致詞 10

佛教對自然界的看法 2-1

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頒發「世界生態安全獎」 
時間:2013年10月4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集會堂

大家晚安、大家好!
聯合國不但協調了世界上各個國家的事務,對於地球未來的前途、大自然的保護也非常關心。當然,在佛教,對自然界也有一番看法,認為虛空宇宙是由地、水、火、風「四大」條件所成就的。
所謂「地大」,不只是地球有地大,其他的星球乃至很多地方也都有地大;「水大」,以地球來說,江、河、海洋遍布各地,水遠比陸地的面積還要更廣;「火大」,就像陽光是溫暖性,具有成熟的作用;「風大」,例如空氣是流動性,具有生長的作用。如果空氣不流動,人的呼吸不順暢,生命也就難以存在了。所以,地、水、火、風是構成宇宙虛空的要件。
過去中國講「天、地、人」,在我的想法,中國的道家或基督教、天主教講「升天」,就是天道;中國的儒家講四維八德、禮義廉恥、忠孝仁愛,是人道;而佛教在天、地、人當中,則歸於地。因為佛教認為,大地是萬物之母,對人的關係至為重要,它普載我們,讓我們存在;它生長萬物,供應我們生存;它富有很多的寶藏,讓我們使用不盡。因此,中國所說的天、地、人,與構成宇宙世界的地、水、火、風,可以說是讓人類能安全存在的要素。
但是據科學家說,這個地球即使有多少億年的生命,總有一天還是會毀壞,這就是佛教講的世間一切無常。當然,無常不是不好,即使有的會變成沒有,但是沒有的也會變成有。
從空間上說,例如大樓倒了,一切化為烏有,但是空間還存在,可以再建一棟大樓。從時間上說,春夏秋冬四季輪轉,冬天來臨了,春天還會遠嗎?
佛教講到世界的成、住、壞、空,是有階段性的,從成立、存在,到最後毀壞,只是時間的遲早。其實,「空」也不是什麼都沒有了,例如虛空要「空」才「有」,沒有空間,我們要在哪裡講話呢?我們的腸胃不空、口腔不空,怎麼能活命呢?生命必定要靠「空」才能維繫。
講到人的生命,有所謂生、老、病、死,人生了要死,不過,死了也不表示沒有,死了還會再生,生死是圓形的。
佛教和一般的宗教略有不同,一般宗教解釋宇宙,都是直線的,從這裡到那裡,但佛教不是,佛教認為這個地球的運轉,就好像時辰鐘一樣,從一走到十二,又會再回頭。不過,它雖然會再回頭,為了延長地球的壽命,對於地球的保護,還是非常重要。
在佛經裡記載,經過多少億年以後,地球就會毀壞。壞,最初是起於火,之後則因於水、風,有所謂「火燒初禪」、「水淹二禪」、「風打三禪」的說法,要到四禪天才比較安全一點。
我想,地球上的災難,像現在氣候轉變,溫度增高,乃至地震頻繁,都是由於火力的關係。尤其現代社會設立有核電廠,核能與火也有關係,雖然它為人類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利益,但是世間一切都是「一半一半」,有多少的利益,必定也有多少的危險,不可諱言的,核能建設對未來世界也構成一些危險。
火災已經很可怕了,不過火災之後,更可怕的是水災,大水氾濫不比現在所謂的山崩、土石流、洪水、海嘯。到了那個時候,地球除了水以外,就沒有其他東西了。當然,這不會發生在現代,而是在多少億年以後。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它,讓地球的壽命能活得長久一點。
繼水災、火災之後,接著就是風災,也就是所謂「風打三禪」,一陣風吹來,宇宙世間被吹得空空洞洞,又成就一個虛空。慢慢地,地球又再成、住、壞、空,循環轉動。
佛教自古以來就非常愛護大自然,所謂「天下名山僧占多」,中國很多的錦繡河山,都是過去多少高僧大德篳路藍縷地造橋鋪路、植樹造林、保護水土而有。我想,這都有斑斑的歷史可考,不用我多說。
甚至在佛經裡,也記載了許多菩薩愛護地球的表現。例如睒子菩薩走起路來步履輕緩,一步一步,深怕踏痛了大地;講話輕聲慢語,不敢大聲,恐怕驚醒了熟睡中的大地;手上有一些東西,也不敢隨便丟棄,深怕汙染了美麗的大地,從這裡可看出,睒子菩薩對地球是如此的熱愛。
所以,國際佛光會和佛光山幾十年來,在世界各地或種樹多少萬棵,或發動淨灘運動,不讓海水被汙染,乃至於在世界各大城市掃街,可以說都是在遵循古聖先賢的腳步,落實環保運動。(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