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心血管疾病年輕化!北市聯醫韓登宇醫師表示,在二十歲到三十九歲的年輕人中,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約百分之一,但臨床上也不乏年輕人發生心肌梗塞猝死的案例。造成青壯年心血管疾病的元凶除了最常見的冠狀動脈硬化狹窄之外,還包括先天性冠狀動脈結構異常、異常凝血、自體免疫疾病、非法藥物濫用,以及冠狀動脈痙攣等等。
韓登宇指出,一般提到心血管疾病時,總會下意識地跟老年人聯想在一起,根據美國心臟學會統計,四十歲到五十九歲的中壯年,有百分之六的人已經有心血管疾病,而其中更有百分之二至三人會發生心肌梗塞。二十歲到三十九歲的年輕人也非心血管疾病的絕緣體。
韓登宇說,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高血脂、肥胖、抽菸等等,而青壯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多半具有一項以上的危險因子,偶爾也能遇見少數沒有明顯危險因子的健康案例,減少心血管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青壯年族群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韓登宇表示,除了積極以改變生活型態或服用藥物的方式克服危險因子之外,若有任何心臟血管疾病方面的症狀,例如胸悶、胸痛、不明原因的氣喘或運動耐力下降等,或是有心血管疾病之家族史,都應該進行相關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