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作家】 黃信恩 小港二三事《12元的高雄》

文/黃信恩  |2021.03.21
2344觀看次
字級
不論天邊或地面,小港的體認多是外廓的。想來真真實實踏進小港的街衢是高一。蘇,當年180公分的他坐我隔壁,他的父親在中鋼上班,母親在中鋼幼兒園當老師。他住小港,因著他父母的職業,我曾想像除了飛機,小港是個很鋼鐵、很金屬的地方。圖/九歌出版提供

文/黃信恩

不論天邊或地面,小港的體認多是外廓的。想來真真實實踏進小港的街衢是高一。蘇,當年180公分的他坐我隔壁,他的父親在中鋼上班,母親在中鋼幼兒園當老師。他住小港,因著他父母的職業,我曾想像除了飛機,小港是個很鋼鐵、很金屬的地方。

高一下學期某日,蘇請了喪假。導師說,他的父親過世了,班上同學合包了奠儀,由同住小港的班長小龜轉交。

那天放學後,小龜找了我與他同去。我們來到火車站,一班69路公車來了,車頭寫著「火車站69小港站」,駕駛座前有個小牌「經桂林」,他叫我別上車,會繞路。不久,一班12路公車來了,我們上車,晃過半個高雄的跨度,終抵小港站。接著步行到小龜家牽車,騎往蘇的家。

蘇與其親族都住在漢民路上,一連四棟的透天厝裡。那時我們還年輕,也不知該和喪家說些什麼,小心翼翼遞上白包,靈堂前敬個禮,說聲節哀,就離去了。

高二時,蘇轉去社會組,我以為就此漸行漸遠。沒想到大一時,一通電話,我回到漢民路上那四棟相連的透天厝。這次是家教數學,學生是他的表妹。

家教那段時間,他們把我當成一家人,常常一起吃飯,甚至開車載我到大坪頂俯瞰滿城燈火,我幾乎認得這四棟透天厝的親族。儘管如此,關於小港,所知仍是不深不淺,就像機場,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過客。

人生的繞路與重返很奇特。幾年後,我又來到小港漢民路,這次是小港醫院。那時醫學系七年級,有個月輪調此實習。因著值班,我有了「住」小港的三兩事。

有次值班,蘇和他表妹,還有表妹之妹、弟,一群人飯後來到我的值班室。離開後,我一人安靜在值班室念書。我感染到他們的溫暖,突然羨慕一種熱鬧,是一大家族住一起的那種熱鬧。那時我輩親族,因著留學、移民、工作、婚姻散居各處,我們在同個城裡各忙各,來不及好好餞行,就各自發散至遠方。不少定居海外的,離開高雄最後一腳踏的,就是小港。

值班時睡的總是不安穩。我往往五點多就醒來,在晨會前的空檔,吃完早餐來到醫院頂樓,那裡可以眺見鮮紅地標,寫著「中國造船」(現已更名「台灣國際造船」),打造一艘艘載重百萬噸的巨型船舶與艦艇。我想起蘇的母親,曾載我晃過那一區,不少中古公寓,沒有太多點綴,偶得綠樹扶疏,路標常是平和幾路、中船幾村,有時帶著「鋼」:鋼平街、鋼成街,彷彿中鋼中船從港埠上岸,也在路標上駐了足。

有次值班遇生日,學長得知大為驚訝,說:「生日值什麼班?你去漢民夜市逛逛,我cover你。」

我說沒關係,我已習慣不慶祝生日了。後來,我還是沿著漢民路晃了兩小時。說實在這條路挺熱鬧,豐衣足食,也長出一座夜市。我忘了那晚吃些什麼,但記得來到夜市一角套圈圈,想來壽星也無特別運勢,手中之環不斷減少,套進的盡是前幾排無用的粗糙玩具。

那時周間有接駁車往返高醫總院,交通大抵方便;但周六值班就麻煩了,因為周日僅有一班車,八點二十分發,專供夜班人員下班後搭乘。

有次周末輪我值班,周日清晨交班時,病房突發急救狀況,處理完已逾十點。此刻回左營,一南一北的計程車車資肯定不少。我想了想,決定搭公車到火車站再轉車。

69路,往火車站,經桂林。

我招手攔下,恍然想起高一時,小龜曾提醒我,去市區別搭69路,會繞到桂林,至少一小時才到。

只見房樓逐漸低矮,景觀逐漸寂寞,公車駛進桂陽路才見店家,空氣裡飄著一種薄薄、半熟的喧噪,站牌寫著:桂林。但窗外無山無水,因鄰機場而限建,不遠處有一畝畝秧苗菜作,流露邊陲的一方農情。

不久,路上出現零星指示牌──天空之城、淨園、老爸等機場咖啡店,這裡可以近觀飛機,仰望夢想升空。然後,繞呀繞,就到市區了,終止於火車站。

於是69路沿途沾點農業,沾點工業,再沾點商業,真的很會繞,像迂迴的心思,像人生。

後來有段時間,我常在周六晚搭69路,明聖街下,走過田邊小路,和朋友到機場咖啡聽live、想出國的事。由於航班不多,很快就摸熟了所有在周六夜晚起降的班機。

我的小港故事就這樣沾一點,過一點,識一點,直行或繞路。儘管後來幾次遠行,出了小港機場,轉機再轉機,繞過某些國家領空,畫過地表大半經緯,終究還是得回來。當飛機準備降落,望向窗外,這才強烈被提醒,踏上台灣的第一步、高雄的第一步,正是小港。

(本文摘自九歌出版《12元的高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