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風光】 叢林日課修持 擴大生命視野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2021.03.20 語音朗讀 241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修持,是佛學院學生每日生活的一部分。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每一個禮拜動作,都要專注當下。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各年級學生有各自的修持計畫。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佛光山叢林學院在新學期開始,各年級的學生皆會立定修持目標。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走進禪堂,學子們在佛前座下,或跪或坐,默誦「恭聞一佛出世,開八萬四千之法門,一月在天,破大地九幽之昏暗,廓一乘之妙道,懺一切之愆尤……」,這是佛光山叢林學院學生每天的修持,透過一步一腳印的實修,逐漸達到「身心皆行道」,進而圓滿自己的修行。佛學院在新學期開始,各年級的學生皆會立定修持目標,如一年級專修部拜〈八十八佛大懺悔文〉,經論教理系拜《慈悲三昧水懺》,寺院行政系則是拜《三十五佛懺》,透過禮拜,認識自己的永恆生命;在一起一拜之間,昇華自性,進而擴大、淨化內在的生命視野。有些人認為不需要在意修持的形式,誠心坐誦也是一樣,其實,諸佛菩薩並不需要我們禮拜,反而是人間的眾生,需要藉由恭敬禮拜,與諸佛菩薩接心,從禮拜中培養謙虛恭敬的美德,在降伏我慢的同時,更進一步,照見我們的真如自性。而一個人為什麼要修行?星雲大師指出,主要是訓練自己意志堅定,如同製造瓷盤瓦罐,須經過火焙日晒,時間愈久愈堅固。修行的人,想考驗自己到底有多少力量,可先看自己的慈悲到什麼程度?忍耐能到什麼程度?以「慈悲」為力、以「忍耐」為力。菩薩則以「精進」為力,以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精進作為他的力量。那麼修持與修行有何不同?修行的「修」,有修理、學習、練習的意思,是修正我們的行為,英文可翻譯成「cultivate」或「practice」等字,因為身口意長期積累的習氣,與習氣導致的行為,皆不易修正,因此要持續修正、持續練習,也就是「修持」,不斷地修持,才能達成我們要修行的目標。說到修持,不論是以什麼形式進行,都要做到身到、口到,心到。《金剛經》云:「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又說:「所謂一切法,皆是佛法。」意思是:「是佛法的,有時不是佛法;相反地,不是佛法的,有時卻是佛法。」我們曉得,念佛、拜佛、誦經、打坐、布施、持戒等全是佛法;但是,如果在念佛、拜佛、誦經、打坐時,心裡妄想紛飛,或以沽名釣譽之心而行布施,此時,是佛法的也不是佛法了。修持心得寺院行政系三年級/知馨修持定課,就文字上來說,為修持恆久的固定功課。談起修持上的精進,自覺慚愧,自課〈愣嚴咒〉從持誦生疏到順暢,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調伏了我不耐煩的個性,學習把散亂的心念拉回來。班級上的共同修持為《三十五佛懺》,一佛一拜與佛菩薩接心,從中懺悔過失,覺察自己的不足。經云:「誦經不如解經,解經不如行經。」看著眼前的一尊尊小觀音,願效法菩薩的精神,如法行持。經論教理系二年級/王依宸佛陀告訴我們許多法門,無非是為了對治妄念。個人平日的修持功課,會因人、時、地的不同而有不同,如煩惱來時,用持咒念佛修正自己;排班走路時專注腳下,將步伐踩穩;泡茶時持〈藥師咒〉,祝福喝茶的人身心安康。誠如大師所說:「修行,要將心武裝起來,與八萬四千煩惱賊作戰,不要與煩惱為伍。」法門無量,只要當下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修行法門。英文佛學系三年級/陳姝璇以前還不太了解修持的意義,只覺得拜佛禮懺不過是表相上的儀式;然而在修行路上,遇到了困難與挫折,才真正感受到定課修持的重要性。從一句佛號、一個禮拜中,將妄想紛飛的心安定下來,專注在每個當下;從懺悔中,檢視自己的過失,並發願去惡向善,讓自己的心得以淨化、與善法相應。透過修持可以提升一個人的道心,讓身心安住。 前一篇文章 【老師的話】 不落心坑 下一篇文章 【懷古慨今】 聞思而修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3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4雲梯2025.07.0105母雞誤闖雞翅餐廳 動保組織搶救2025.07.0206【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07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08如是說2025.07.0209【詩】覺有情2025.07.02105根還是6根手指?2025.07.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叢林風光】 叢林獅子吼傳燈人間【叢林風光】 深研義理 以學養行【叢林風光】 人間佛教社會應用【叢林風光】叢林易地教學 悲智願行的實踐【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集體創作 眾中有我【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在全世界看見人間佛教 作者其他文章【薪火傳燈】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薪火傳燈】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