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默子
總覺得那年的冬天特別冷,是因為雙親同時忍受癌魔折騰?還是因為氣候差異冷熱無常?
一向最聽話的兩個老病人,就是按照醫院的安排,開刀、化療、門診、吃藥、打針。眼見雙親痛苦煎熬,心想,怎麼無法讓8個子女分擔?若真有魔法可以轉移,該有多好!
一直深信不疑還有5年甚至10年時光,怎知,那個我們從小敬畏的公務員、那個同學懼怕的巨人,半年不到就倒下了,原來,高山也會傾頹啊!
強忍著悲痛,一切遵循禮儀規範送嚴父走完人生最後路程,還有一個老病人,茶不思飯不想臥床數日了。結縭50載,怎忍心就這樣撒手而去?祭拜擲筊時,老父一次又一次沒有答允,足足擲了21次,父親有遺願未了?老母開口問:「起家厝,是不是該買回來?」一杯應允!
辦完父親的後事,還沒來得及將起家厝買回,母親也倒下了。那個冬季好冷好冷,一個月內痛失雙親,哀慟逾恆,身心俱疲。再次忍著悲痛處理母親後事,擲筊時,一開口就問起家厝,連允三杯,就是了。不管多麻煩多困難,務必將那座老宅院買回來。
物質匱乏的1960年代,豬舍裡養了兩頭老母豬,家裡雞鴨成群,小豬仔和鴨蛋、雞蛋就是我們的學費來源,逢年過節也有賴牠們上場撐場面。
地瓜是平日飯桌上的主食,屋後的地瓜田及野蔬長年供應;屋前的果樹是童年最愛的遊戲場,偌大的庭院是運動場、晒衣場,也是筍乾、番薯簽、蘿蔔乾行日光浴的好所在;老宅後院那一片竹筍田,是躲貓貓尋寶的好場所,也為平淡的飯桌上增添一道美味。
老宅從祖父的年代胼手胝足一磚一瓦慢慢建造,幾十年來,風吹日晒雨淋下努力修補維護整建。後來,為了一群兒女方便讀書不得不搬遷外地,偶爾才返回老宅院打理探望。怎知,交遊廣闊情深義重的父親卻因為人做保,賠掉了起家厝……
幾番折騰奔走,好不容易將老宅院買回,完成雙親遺願,也重新種了果樹稍作整理。曾經多少酸甜苦澀歲月,全在老宅院裡度過,手足們約定好每月一次老宅小聚,重溫童年時光,讓起家厝永遠溫馨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