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Q指數】決定人生成敗的選項

 |2021.03.07
3645觀看次
字級

文/本報綜合報導

想擁有成功的人生,需具備多元智能,包括聰明才智、情緒穩定、適應能力、文化創意等,許多人在求學階段或求職時曾經做過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 IQ)測試,而IQ一直被認為是預測學識或工作前景的最佳方法之一。這項測試大致是用於衡量一個人的記憶力、分析思惟和數學能力。

近年來,關注情商(Emotional Quotient, EQ)的人愈來愈多,這是一種處理人際關係、自我調節和溝通技巧的能力。EQ現在被廣泛認為是一個指標,對其一生能否取得成功有重要的影響。IQ和EQ被認為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日新月異的科技重新定義了工作模式,連就業市場上獲取成功所需的技能也不斷變化。

在現今的資訊科技時代,逆境智商(Adaptability Quotient, AQ)是指在快速、頻繁變化的環境中,展現出靈活應變和穩定發展的能力。而文化智商(Cultural Quotient, CQ)是指擁有理解不同文化差異的能力,也就是理解異國文化的能力。

高盛(Goldman Sachs)駐紐約副總裁弗拉托(Natalie Fratto)表示,要獲得一份工作,智商是最低要求,但隨著時代潮流的推進,更需要能夠適應多變環境的能力,AQ、CQ 才是獲得成功的重要途徑。

不適應就淘汰

AQ為何受到如此關注?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領導與管理學教授埃德蒙森(Amy Edmondson)表示,正是因為工作職場變化的速度驚人,讓AQ比IQ更有價值。AQ不僅是吸收新資訊的能力,而且是找出相關問題、摒棄過時知識、克服挑戰和有意識地做出改變的能力。AQ包括靈活、好奇、勇氣、應變力和解決問題的技能。

資訊科技大幅改變工作職務的專業,而且這種變化仍持續進行中。英國技術諮詢公司Envisioners首席執行官科普林(Dave Coplin)表示,任何涉及與數據模式相關的工作,都很容易轉成自動化。例如,律師審閱法律文件或醫生診斷病人。他說,這是因為AI運算比人類更快、更準確地完成任務。

為了避免過時被淘汰,從事這些工作的人員需要培訓出新的技能,比如解決新問題的創造力,與人溝通的同理心以及責任感,利用人類的直覺來補充機器洞察力的不足。如果運算法可以完成以前30%的任務,那麼該如何利用這些剩餘的能力呢?能做AI不能完成的事就是贏家。

埃德蒙森說,從銀行業到藝術界,每個職業都需要適應性和靈活性。假設你是一名會計,智商會讓你通過考試獲得資格,然後以情商與面試官建立聯繫,在工作中與客戶和同事發展人際關係。然後,當系統更新或某些工作轉型自動化時,就需要AQ來適應工作環境的轉變,並執行新的角色。

埃德蒙森表示,這3種商數是互補的,能幫助你解決問題,適應環境。理想的情況是同時具備這3點,只有IQ沒有AQ,你很難用現有的技能接受新的工作方式,而較低的AQ將使你更難轉換新模式。

CQ的致勝關鍵

社會學家大衛.利弗莫爾(David Livermore)在《文化智商差異》(The Cultural Intelligence Difference)書中寫道,在現今無國界的地球村裡,判斷你能否成功的第一預測因素不是IQ,不是簡歷,甚至不是專業技能而是CQ。研究顯示,高CQ對許多職業都至關重要,從銀行家到士兵、科學家和教師等,若是需要經常與不同文化背景打交道的人,必得依賴這項能力。

該如何培養這方面的能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管理學教授洪洵(Soon Ang)針對CQ進行研究,在20世紀90年代末,他的工作是更新新加坡的電腦系統,以應對「千禧蟲危機」(Year 2000 Problem, Y2K),洪洵組織了一個國際團隊來解決這個問題。

他們是這個領域最聰明的一批人,但洪洵卻很快發現了這團隊根本無法合作,完全徒勞無功,無法凝聚。經常出現的狀況是,某個團隊成員似乎認同了某個方案,隨後卻又採用了截然不同的方式。這顯然不是技術或動機問題,他認為問題出在這些能力極強的員工無法適應彼此的文化差異,導致溝通或理解上出現問題。

經過分析, 洪洵與組織心理學家克里斯多夫.厄利(P. Christopher Earley)展開合作,他們共同建立一套全面的CQ理論,並將其定義為「在多樣化的文化背景中有效發揮職能的能力」。典型的CQ是透過一系列問題對4個不同項目進行評估後得出的數據。

首先是「CQ動力」,學習其他文化的動機;其次是「CQ知識」,對於所面對的一些普遍性文化差異的理解;再是「CQ戰略」,調查你如何分辨這些不同的文化衝突,並從中吸取經驗;最後是「CQ行動」,藉此判斷你的行為有多麼靈活,能否像個文化變色龍一樣隨時改變自己的行為。

低CQ的人往往會透過自己的文化透鏡觀察別人的行為。例如,如果他來自一個熱愛交際的環境,在會議上發現異國同事很安靜,可能不自覺地認為這些人充滿敵意,或者無聊乏味。如果是高CQ的人,或許會認為這種安靜是為了表達尊重,除非明確獲得邀請,否則不會主動給出反饋,藉此確保在會議上給予他人合適的機會,使其表達自己的觀點。

但並非所有人的CQ都會隨著環境而增長,即便是在國外居住多年的人,對其他文化的理解已達到水準,都可能抗拒認同。研究人員正努力找出這些差異背後的原因,香港科技大學社會心理學家周文芝則相信答案源自人的心態。

他受到教育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一項研究結果的啟發:人們對自己能力的信念往往會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信念為他們創造了一個現實。由於國際形勢和跨文化動態的變化非常迅速,因此,必須經由學習來提高文化能力。他說,在全球化的跨國際世界裡,對於文化差異的理解與接納,永遠都嫌不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