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生態共存 台積電園區看得見螢火蟲

 |2021.03.02
1560觀看次
字級
企業社會責任模範生台積電,近年持續耕耘廠區內外環保生態,現在台南廠區內看的到螢火蟲。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台積電不只半導體科技令人讚歎連生態復育也有一套,在台南科技園區的晶圓十四廠員工近年持續耕耘廠區內外的環保、生態,清理河道的落葉、雜草,並在河岸邊建立化蛹平台,讓螢火蟲得以安心長大。

示意圖/取自網路

廠區除了新建廠房綠建築設計採取雙認證系統設計(台灣綠建築EEWH認證、美國綠建築LEED),在廠區自然生態復育上也不遺餘力,近期外部環境保護、內部水與電資源運用優化都有豐碩進展,將綠色製造的力量最大化。

在廠區外,每天一早,數名穿著台積電30周年紀念服的員工就捲起袖子、拿起感測器,定時定點的量測紀錄鄰近廠區水域的水質、包含含氧量、pH質、水溫與水位高低、土壤溼度等數據,一群台積電螢火蟲的復育團隊正深入廠區附近的茂密生態造林區域,展開例行棲地維護工作。

示意圖/unsplash

這群晶圓十四廠員工是台積電科技與生態平衡的推手,也是台積電自然生態復育計畫默默付出的一群人。

螢火蟲是對環境相當敏感的生物。台積電晶圓廠營運副總廖永豪幽默指出,若說台積有很好的生態環境,若要問誰最知道,應該是廠區的這些小生物最知道。

不過,螢火蟲復育不是想像中的簡單,不僅每天都要確保河道上擁有足夠光線,還要清理河道的落葉、雜草,並在河岸邊建立化蛹平台,這一點一滴的工作,是讓螢火蟲得以安心長大的關鍵。

生物復育計畫科技業首見

台積電是在2015年展開螢火蟲復育計畫,當初廠區內部調查,發現位於台中科技園區的晶圓十五B廠生態環境相當適合作為水生黃緣螢的家,還能結合廠區本身的雨水、空調冷凝水的回收技術。在內部團隊動員之下,台積電也成為第一家率先在廠區復育螢火蟲的科技廠商。

圖/twitter @Renuka_offcl


不僅螢火蟲得以在廠區生態圈落地生根。依據台積調查,綠建築面積居全球半導體第一,同時定期廠區調查,光是晶圓十五B廠廠區自然造林成效就相當可觀,棲息204種以上的動植物,還有至少13種保育動物。

在廠區內部,台積電近期在水管理上,也從「開源」與「節流」並行,榮獲可持續水管理標準(AWS)白金認證,成為全球第一家獲認證的半導體廠商。

台積電2019年南科晶圓六廠及晶圓十四B廠率先取得白金級認證,同時也是最高分的半導體企業,台積電不止步於此,2020年更將AWS推廣至中科晶圓十五A及晶圓十五B廠。

台積電表示,目前上述廠區已通過第三方認證機構的驗證,目標預計在年底前亦可取得白金級認證。台積也計畫於2021年再將AWS推廣至竹科及龍潭廠區,未來亦將擴至海外廠區,確保水資源運用的永續。

台積電強調,在推動AWS的過程也使公司更加體認到水資源是區域整體共享的資產,不可只獨善其身,更要共同保護,才能永續運用珍貴的水資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