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 】大眾齋腸愜吾懷

文/朱振藩 |2021.03.01
1198觀看次
字級

文/朱振藩

在廣式飲茶中,腸粉必不可少。這個米製點心,風行嶺南各地,凡有茶樓所在,如未備辦此味,每使各方食客,黯然若有所失。如細究其根源,起初的經營者,乃肩挑的小販,時約上世紀二○年代。其法甚為簡單,是用大米粉漿攤平蒸熟,再捲成腸形,以鹹甜醬佐食。由於經濟實惠,茹素者亦能食,因而頗受歡迎,遂有「齋腸」之名。

到了三○年代,出現了專營腸粉、白粥的小食店,食客如織,好不熱鬧。位於廣州泮塘的「荷香館」見狀,引進於茶樓中,並包餡兒叫賣,引起廣大回響,其他茶樓跟進,蔚成一股風潮。於是乎茶樓、酒家在四○年代後,以各種肉類為餡,製成各種「肉腸」,漸從茶市點心,演變而成早市必備的小吃品。

製作腸粉的要領,首先在製粉漿。其法為將大米浸透,磨成粉漿之後,再加清水調稀,而水與大米的重量比例,約為三比一。稠者蒸熟過硬,容易結塊;凡過稀者,則蒸不成形,食味下降,實非所宜。

在進行烹製時,粉漿用花生油少許拌勻。取一勺拌勻之粉漿,放在墊有溼布的籠屜上,將之搪平後,大火蒸熟,去布,將粉捲成長條形即成。食時以老抽(醬油膏)、熟油為佐。正因在烹製的當兒,須用溼布墊底或拉出,是以它又叫「布拉腸」或「拉腸」,亦有因它須捲製而稱之為「捲粉」者。

起初的腸粉是全素的,其後加糖、醬拌粉另稱「甜腸」。後來有以肉品入餡者,均以餡料之名冠之。現製而成的腸粉,色澤晶瑩潔白,軟滑爽口,品名眾多,風味各異。早市銷量特大,多數店家供不應求,常常排隊候食,因而被戲稱為「搶粉」。

在各種餡料的腸粉中,我獨鍾以油條(港人另稱油器)為餡者,只要油條酥糯,必然一酥一滑,非但相輔相成,而且相得益彰,此際啜以白粥,真是莫大享受。其名稱亦甚奇,不冠上餡料名,居然叫做「炸兩」,如非諳於此道、或精究飲食者,恐搞不清楚它是何物?也猜不出個所以然來。

猶記得早年香港北角一帶,有專營腸粉、白粥的小店面,黎明開賣,午後即收,古風尚存。遙想四十年前,首次到香港旅遊,未隨團返回,多留下幾天,皆住宿於北角。飯店旁即市場,有售腸粉、白粥的小食肆,每早皆去報到、吃得不亦樂乎。有一小店特佳,白粥濃稠味厚,齋腸入口爽潤,油條爽糯皆具,蘸料別有風味,讓我吃得眉開眼笑,印象至為深刻。隔了數年後,特地跑去再吃,看清楚了招牌,名叫「大眾粥店」,除了白粥、油條外,兼賣「炸兩」、各類腸粉及麵食,都有可觀之處,牆上另貼有報導,尊之為「街坊食神」。

十年前,應香港食家劉健威之邀,在名店「留家廚房」用餐,與席者有許鞍華等名導演,彼此相聊甚歡。席間,許問我香港有哪些名食值得品嘗?我提出了數家,並鄭重推薦「大眾粥店」,平實又帶古風,她則微笑以對。不料隔沒好久,店已不復存在,竟變成珠寶店,不知她是否有吃到,思之不覺憮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