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比中光創辦人】 黃源浩 受疫情啟發 拒絕急功近利 文/記者陳宇軒 |2021.02.21 語音朗讀 154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對於「八○後」黃源浩來說,二○二○年最有成就感的事,無疑是入選了「深圳經濟特區四十年四十人」,成為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之一。圖/黃源浩提供 黃源浩在公司業務會議上發言。圖/黃源浩提供 奧比中光的3D智能試衣間可以瞬間測量全身尺寸。圖/黃源浩提供 文/記者陳宇軒對於「八○後」黃源浩來說,二○二○年最有成就感的事,無疑是入選了「深圳經濟特區四十年四十人」,成為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之一。這位生於廣東、畢業於北京大學、成為光學測量領域的青年科學家,七年前抱著「科研成果一定要走向產業」的決心,帶著光學領域的核心技術,一頭扎進3D傳感的國際競技場。如今,他創立的公司奧比中光在人工智能3D傳感領域的專利申請量比肩微軟、蘋果,擁有了全球三千多家客戶,公司估值超過十億美元。創辦一家「遠視眼」企業新冠病毒疫情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黃源浩的心態——要著眼長遠,是他二○二○年最大的感悟。「疫情帶來的衝擊,讓人的心態變得更加平和。過去我們做事情很急,現在不能只盯著短期的進展,要裝上『遠視眼』,更多考慮企業長遠的發展。」黃源浩說。以前,黃源浩並不是這麼想的。作為一家初創公司,奧比中光有過「一路狂奔」的歷史。二○一三年一月,在深圳市南山區一個一百六十平方米的辦公室裡,黃源浩拿著上千萬元的天使投資,開始了3D傳感技術的研發。自主設計研發的關鍵是一「芯」一「線」:「芯」是3D感知深度算法的核心芯片,「線」則是3D傳感攝像頭模組的生產線,這些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在那些日子裡,黃源浩和他的團隊「急」著搞研發,「急」著跑市場,「急」著「九九六」乃至「○○七」,除了睡覺之外的時間一點也不敢浪費。在技術攻關最繁重的時候,由於連續幾個月的高強度工作,黃源浩不得不訂好機票、酒店,強制手下一個算法團隊的負責人去休假。錢,總是初創企業的「生命線」。在天使投資所剩不多、又還沒有拿到A輪融資前,團隊一度遇到帳面資金「吃緊」的情況,這讓黃源浩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時光。二○一四年初,奧比中光決定向3D傳感的底層技術進軍,成立了獨立的部門專攻芯片研發。然而,當時公司帳上只有幾百萬元,甚至還不夠一款芯片的流片成本。在那樣的壓力之下,公司的每一個細胞都必須高速運轉。經過團隊的艱苦努力,二○一五年,奧比中光自主研發設計的3D傳感攝像頭生產線建成,打破蘋果、微軟、英特爾等公司的壟斷,成為全球為數不多、可以量產消費級3D傳感攝像頭的企業。在奧比中光,所有人都把二○一八年看作是關鍵的一年。那年春節,奧比中光的手機項目部和跨部門提供支持的二百多名員工,只休息了三天,就是為了抓住與OPPO公司合作的機遇。最終,奧比中光的3D結構光攝像頭模組成功嵌入了OPPO發布的新款手機Find X,這被認為是檢驗奧比中光技術實力的「關鍵戰役」。「經此一役,我們最大的收穫是團隊能力的大提升。」黃源浩說,做出產品不難,但量產非常困難,手機出貨量動輒幾百萬台,對3D結構光攝像頭模組產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對公司深度整合產業鏈的要求也非常高。如今,奧比中光擁有3D感知專利超八百件,專利申請位居世界前列,成為了一家對結構光、ToF、雙目視覺等3D傳感技術進行全面布局研發的綜合型企業。在黃源浩看來,這些家底是奧比中光可以裝上「遠視眼」的底氣。隨著公司的發展走上正軌,他和他的團隊對於自身的實力以及能夠創造的價值,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黃源浩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重要又緊急的事情少了,重要但沒那麼緊急、需要考慮得更長遠的事情多了。「遠視,絕不是在研發和市場方面放慢腳步,而是拒絕急功近利,更加專注於公司未來的發展。3D傳感仍然是剛剛起步的技術,未來十年,我們最重要的工作還是沉下心專注於研發。」黃源浩說。 前一篇文章 【演員】陸毅 不再年輕 但優勢是累積的經驗 下一篇文章 3D傳感應用無處不在 培養打通全產業鏈的能力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3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4社論--許倬雲院士的悲願2025.08.1305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06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07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08IABS大會 佛光山AI佛典翻譯受矚2025.08.1509陳英俊 春風化雨途中法律助人2025.08.1610屏東講堂 佛光兒童發願奉行三好2025.08.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擬音師】韓睿達 用聲音創造更多價值【《聊齋:蘭若寺》主創團隊】追光動畫 呈現真人實拍難有的效果浙江工商大學校長 郁建興 AI浪潮下 並非只鬥智鬥勇【作家】林竹 特殊筆桿書寫動人篇章【海南殘服再生資源公司董事長】陳德琳 以殘助殘 讓愛再生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 張和平 尋菌30年成就團隊 作者其他文章3D傳感應用無處不在 培養打通全產業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