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路:勤美學尋找快樂生活的配方》 圖/天下生活提供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去年新冠病毒疫情稍為緩解,各地熱門觀光景點、夜市等人潮如流,先不談對疫情造成的可能影響,旅遊品質其實堪憂,更大的危機是國內旅遊的思惟,仍停留在吃、喝、玩、樂;旅遊業者經營的方式,也只想著有錢賺就好,至於對地方人文、環保的幫助,似乎不是考量的重點。
這裡的樂園大賺錢了、那裡的度假村成功了,便到處有仿造的據點,相同類型變成一成不變,很快的,民眾便玩膩了,於是大家忙著出國,國旅年年需要靠政府補助才能生存。
其實在危機中,旅遊業者要思考另外出路。這時候,讀作家林保寶採訪、攝影的著作——《找出路:勤美學尋找快樂生活的配方》,應可以找到一些創造旅遊的新思惟及體驗。
思考新的經營方式
本書從三十年前苗栗的香格里拉樂園說起,這個樂園曾興盛到影響全台各地搶蓋歐式花園遊樂區的熱潮。可惜,一成不變的方式和內容,在十年前就沒落了,香格里拉樂園也是。二○一二年由勤美學公司買下,思考四年後,將這塊土地交給該公司文化基金會執行長何承育經營。
本來漫無頭緒的何承育,不知如何改造舊樂園,董事長請他先打掉樂園的歐式花園,變成草坪後,每天對著草坪,慢慢思考新的經營方式。
何承育請教多位國內外設計師、建築師,並與當地民眾接觸,以緩緩步伐,逐漸將這裡打造成一個真正的香格里拉(桃花源)似的森林學院(簡稱森大)。
但這是七、八年來逐漸累積的。起先,他以大型竹編作品蜿蜒穿梭藍天綠地之間,以十五頂帳篷,展開森林露營的體驗。此時,這片土地叫「山那村」,推出後,大受歡迎。但何承育知道要隨時創新,他又遵照日本設計師給的三大原則:「職人精神、環境永續、生活哲學」,打造一個「好夢里」的計畫,蓋樹屋,請當地職人(有各項專長的職業達人)來參與環境的改造、當地人文地景的認識,並為旅人介紹職業或農業生活的體驗。
休憩兼學習的體驗
甚至再進一步,則留住部分舊樂園員工,並對外招募有理想的企畫人才,成立十二個村,每個村都有村長,經常構想客程企畫和旅遊設計,讓遊客在森林露營或住樹屋的兩天一夜行程中,一方面體會生活哲學,一方面學習到各種職人傳授的知識,並對當地民眾生活方式有所認識。此時,從「好夢里」的名稱,再進化到「森大」。整個勤美學的旅遊行程,是不斷變化的休憩兼學習體驗。
作者並不以單純的報導文學方式寫就這本書,他以優美的散文,時而描述山林之美,時而鋪陳整個勤美學的改造過程,時而回顧計畫的歷史,時而訪問員工的感想和看法,加上他擅長攝影,許多美好的照片便陪襯著頗富哲思的文字。這是一本值得當散文閱讀,又可供旅遊業者思考未來出路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