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新話】 文化人的用心良苦

文/陳煒智 |2021.02.06
1469觀看次
字級

文/陳煒智

欣聞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耗費重金修復的多部影片已流通市面,有的可於串流平台點閱欣賞,有的則製成光碟以供蒐藏,其中更有將大導演李行不同時期作品綜納為豪華特集的「台灣電影教父:李行」之修復珍藏禮盒,收錄了台語片《王哥柳哥遊台灣》、瓊瑤小說經典改編《彩雲飛》,以及號稱「健康寫實濫觴」的文藝雋品《街頭巷尾》。

一九六三年的華語影壇熱鬧繽紛,一部《梁山伯與祝英台》完全改寫電影產業的發展進程,然而,一九六三年底在台北推出公映的一部黑白文藝小品電影,卻開出了一條清流,這部《街頭巷尾》由獨立製片的自立公司出品,知名記者姚鳳磐編劇,已經揚威台語影壇多年的李行,將他幾年鍛鍊下來的本事,在《街頭巷尾》施展開來,近六十年後的今天,我們重新回顧起來,依然感到齒頰留香、餘韻無窮。

筆者將近二十年前第一次在電影院欣賞了《街頭巷尾》,之後便悸動萬分地在當時的報章專欄裡寫下這樣一句話:「一部寫實題材的黑白小銀幕文藝片,憑什麼能跟來自香港的彩色闊銀幕古裝黃梅調競爭呢?或許,『誠意』是最好的答案。」

《街頭巷尾》樸素而親切,它細膩描寫大都市平民社區的眾生相,濃郁的人情味使它簡直就像從書卷畫冊裡立體成型的世外桃源。電影本身的情節很淡,主要是諸多人物的精煉素描,拾荒的胖子和富正義感的三輪車夫共住同一屋簷下,鄰室住的是久病纏身又拖著小女兒的歐巴桑,還有出賣肉體但不出賣靈魂的花街女子,以及獨自帶孫子渡海來台的外省老太太。

電影前半部以李行在台語片時期所練就的「接地氣」筆觸,勾勒整幅「厝邊隔壁」的群像,後半部則集中描寫胖子收養喪母的小女孩,由兩人的互動,凝結出整個社群的完滿。值得一提的是,李行團隊以所謂的「外省人」身分,以珍惜「寶島福地」的心情,將南腔北調的國、台語多聲帶,以及層次分明的黑白攝影,講述這個本質上就是「族群融合」的電影。

「寫實」,是那個時代許許多多有抱負的知識分子,在面對文藝創作工作時,賦予自己的重要「使命」。由於是使命,在盡力完成的同時,卻也可能成為一種包袱,一種沉甸甸的負擔,在急切想去「揭發」什麼、去「改變」什麼的時候,不免帶給人躁進的負面觀感。另一方面,卻又因為它折射出整個時代的文化態度,在事隔多年,甚至來到新世紀、新天地之後回頭檢視,我們更能看出那份專屬於文化人淑世濟民的用心良苦。

於是,「寫實」所「寫」的「實」,可能早已經不是「實」,而是一種理想,是一種處世、生活的態度。

這次,透過數位修復,透過重新整裝、上線或上市,我們可以再一次重溫那樣的處世和生活態度,在紛亂的世情之下,找到很基礎、很根本的精神,能讓我們抬頭挺胸,泰然迎接新的一天的尊嚴。就像電影劇終前所演的一樣:又是一天的黎明,半工半讀的學生騎著單車上學,找到好歸宿的風塵女子和鄰居阿桑一起在小水塘洗衣服,三輪車夫出門上工,胖子揹起竹簍,牽著制服制帽、盛裝打扮的小孤女走向學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