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成人工珊瑚礁 化身海洋生物棲息地 退役鑽油平台 變魚兒樂園

編譯/韋士塔 |2021.02.06
2172觀看次
字級
海上鑽油平台退役後若未妥善處置,可能破壞海洋生態系統。圖/美聯社
人造礁石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和安全的棲息地。圖/美聯社
海洋生物專家改造鑽油平台的結構,為海洋生物打造棲息地。圖/美聯社

編譯/韋士塔

全世界共有逾1萬2千座海上石油和天然氣鑽探平台,這些設備不斷從海底汲取化石燃料,直到可採集燃料的數量太少,不符經濟效益,石油公司就讓這些鑽油平台停止運作。

如何處理退役的鑽油平台,已成為重大議題。隨著遏制氣候變遷成為國際主流,石油的需求量持續下滑,使得停產的鑽油平台數量將日益增加。移除這種龐大的設施,成本極為昂貴,但如果任憑這些平台在海中生鏽、損壞,可能會嚴重傷害海洋生態系統。

海洋生物學家已提出一項雙贏的構想,就是把停用的鑽油平台改造為珊瑚礁的骨架,成為魚類和其他野生動植物的人造棲息地。

美國已通過相關法規,鼓勵把已停工的鑽油平台改造為珊瑚礁。墨西哥灣沿岸的5個州,包括阿拉巴馬、佛羅里達、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和德州,均擬定改造計畫,目前已有超過500座鑽油平台變身為人造礁石。

石油公司處理這些停用的設施時有兩種選擇,其一是完全移除,另外則是只拆除海面上方的結構,海底部分則改建為人工礁石。後者對石油公司而言相當有吸引力,因為所需費用遠低於完全拆除。

墨西哥灣一些改建過的鑽油平台,已有大量的魚、蟹、海星和貽貝等海洋生物棲息,成為潛水、休閒捕魚的熱門去處。

海洋科學家海茲伍德(Emily Hazelwood)和史帕克斯(Amber Sparks)正致力推廣這項做法,希望其他國家也能複製這種成功經驗。他們創立「藍色緯度」(Blue Latitudes)組織,主要任務是說服石油公司和政府把鑽油平台視為可改造的人工礁石。

目前,「藍色緯度」已成功在泰國、西非等地推動保留並改造海上鑽油平台計畫,讓十餘座大型海洋生態系統(退役鑽油平台)免於被拆除。

海洋生物學家勒夫(Milton Love)則表示,海上鑽油平台是最理想的魚類棲息地之一,過去20年來他持續研究加州鑽油平台周遭的魚類,發現這些區域能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躲避獵食者。

加州州立大學海洋生物學家洛伊(Chris Lowe)則表示,研究已證實鑽油平台能吸引魚類。他們在棲息於鑽油平台的魚類身上安裝追蹤器,並移至20公里外的礁石地區,發現約1/4的魚類會迅速返回平台,「這顯示魚類喜歡這些地方,把平台視為棲息地」。

一些科學家呼籲加州當局保留當地的海上鑽油平台,改建為人工魚礁。加州已允許這項做法,但迄今尚未有平台改建。

海洋保育人士希斯洛普(Kristen Hislop)指出,許多加州民眾不希望海岸線出現鑽油平台,這可能出於他們對石油產業的排斥;然而,若能加強宣導平台改建後的好處,將可減少反對聲浪,提高鑽油平台改建的支持度。

未來10年內,加州現有27座鑽油平台中,將有8座會退役;「藍色緯度」也正全力宣導保留鑽油平台的優點,為海洋生物爭取寶貴的棲息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