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詩外」這句是陸游的名言,認為提升綜合素質是一個人成為任何領域高手的關鍵。殊不知這句話是陸游在84歲時說的,而且其原詩的前兩句明確指出「我初學詩日,但欲工藻繪」!
圖/sonnyross
文/萬維鋼(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物理系研究員)
「功夫在詩外」這句是陸游的名言,認為提升綜合素質是一個人成為任何領域高手的關鍵。殊不知這句話是陸游在84歲時說的,而且其原詩的前兩句明確指出「我初學詩日,但欲工藻繪」!
我曾經多次看到報導說某國前總理,問計於某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學家,說怎麼才能提高該國的科學教育水平。老科學家說應該注重藝術修養教育,比如音樂。另有更多人建議應該學哲學,因為「哲學指導科學」。
的確有些科學家喜歡音樂,也的確有些科學家談論哲學,可是你有什麼統計數據能證明音樂,哲學與搞科學研究好壞的關係?這是典型的從名人傳記裡悟出來,而不是科學中調查研究出來的道理。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科學家,你就應該好好學習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比如算算微積分,寫寫電腦程序,然後盡快找到一個好的導師,在他的指導下,從學徒開始做起,開始真正的科學研究。
如果有一個人,認為搞科學研究「功夫在詩外」,一天到晚研讀牛頓等古代科學家的傳記,給古今中外的科學家搞排行榜,在部落格上寫好多科學家的趣聞軼事,跟偽科學和民間科學家作鬥爭,甚至希望通過研讀西方近代哲學和中國古代哲學,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這樣的辦法,去學習如何搞科學研究,那就是緣木求魚了。
真正能夠提升我們科學水平的不是文化,不是藝術,不是哲學,不是制度,不是自虐,而是刻意練習。(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