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錢做事易累 是悲哀更浪費教育

鄭森(高雄市/研究生) |2007.09.19
562觀看次
字級

美國記者製作反映美國教育現況的紀錄片,陳述只有少數人能進入大學接受精英教育,其他無法升學的青年則淪為計時工,投入勞力就業市場,引起美國各界廣泛討論。

看看台灣,由於廣設大學,使高等教育變成普及教育,打壓了技職教育的發展與扎根,若教育的發展是希望降低失業率,而因應就業市場需求,在大學教育進行人力訓練,短期而言可以降低人力與教育資源的浪費,但卻會形成不均衡的教育發展。

美國更發現企管碩士(MBA)學位對學生已不具吸引力,這些接受精英教育的大學生認為,取得MBA以爭取企業升遷資格的魅力,遠不及投入避險基金或投資銀行等行業盡快致富誘人。

目前台灣學生選填大學及研究所的志願,電子、電機科系名列前矛,因為學生在畢業前就已獲得企業招聘,加上實施員工分紅制度,使精英前仆後繼的投入,這的確使台灣在世界科技產業占一席之地,並製造出無數的科技新貴,但明年即將實施的員工分紅費用化,使得外資產生稀釋獲利的疑慮,進而調降相關產業投資評等,與美國大學生棄MBA而投入避險基金等行業的現況頗為類似。

究竟以求財為教育目的,以快速致富為人生目標的價值觀,好不好?相信這是見仁見智,但在台灣首富的部落格寫道:「為錢做事容易累,為理想做事能耐風寒,為興趣做事永不倦怠。」這道盡許多打工仔的心聲,也是許多科技新貴的生活寫照,但仔細深思,教育如果只是為了訓練技能而為錢做事,恐怕是一種悲哀,更是教育的浪費。

日本與德國的技職教育,是磨練學生追求工藝技術完美,成為興趣與理想,想不能執產業牛耳也難,更不會浪費教育與人力資源,也不容易由於唯利是圖,而導致道德墮落與敗壞,值得台灣借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