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計畫」幫我們民眾,爭取到10~20秒的地震應變時間;10~20分鐘的海嘯應變時間。圖/中央氣象局科普網
文/中央氣象局科普網
諾諾與爸爸看完電影後,諾諾很好奇的問了爸爸一件事:「爸爸,電影裡女主角最後留下的那個浮標,是做什麼用的?」
爸爸回答:「是水面浮標系統,可用來偵測海嘯喔!」
諾諾接著問:「那我們台灣有類似這樣的設備嗎?」
爸爸回答:「台灣位於板塊碰撞的環太平洋地震帶上,不僅地震活動頻繁,同時因地震而引發的海嘯也時有所聞,為了防範未然,我國當然也有這樣的系統設備。」
諾諾爸爸繼續說:「由於台灣的東部海域,位在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的邊緣,所以台灣發生的地震有70%是集中在東部海域,偵測海嘯的儀器設備也依此設置在這裡。我們稱為『海氣象海嘯監測系統』,包含3個部分:水面浮標系統、水下系統及預警系統。」
諾諾接著再問:「那這個系統是怎麼判斷海嘯的發生?」
爸爸回答:「從宜蘭頭城的陸地,往外海鋪設的海底電纜,有連接地震儀和海嘯壓力計等多種觀測儀器。當地震發生且造成海床變動時,我們便可即時偵測到地震的發生,而且地殼變動時,也會導致海水壓力的變化,透過海水壓力的變化,我們即可研判是否會有海嘯的發生。」
「這是我國第一個海底地震監測系統,我們簡稱它為『媽祖計畫(MACHO)』;其諧音與我國重要傳統宗教信仰『媽祖』相近,具有保佑祈福,以及與自然和平共處之含意。」
最後爸爸向諾諾說出心中的感想:「目前『媽祖計畫』中的海底觀測站,已經成為我國地震觀測網中『即時觀測網』的一部分,也就是能夠快速運算監測資料,立即回報到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雖然這樣的系統設備,可讓我們的預警時間只提早了一點點*而已,但這已經是重大的突破;另外,預警系統不是一個口號,它確實可以真正成為守護台灣民眾面對海嘯威脅的一道保命平安符,但更重要的,還是全民要有共同防災的觀念,才能確保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
*編註:
「媽祖計畫」幫我們民眾,爭取到10~20秒的地震應變時間;10~20分鐘的海嘯應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