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到人生】 一天 等於 一生

文/吳娟瑜 |2021.01.20
1434觀看次
字級

吳娟瑜

二○二○年初,全人類正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挑戰,Covid-19(新冠病毒)四處肆虐,死亡的陰影令人戰慄,每個人在風聲鶴唳的陰影籠罩下,努力保護家人、照顧自己,同時希望將愛心向外推展,讓大家好好把日子過下去。

在這樣的時刻,如履薄冰的我們,要如何過好每一天呢?是希望盡快走出噩夢、度過困境?還是學習維持常態生活,讓自己過好每一天?

拉動生命線球

有個寓言故事,說的是七歲小男孩彼得的奇妙遭遇。

彼得不喜歡上學,因此,儘管慈祥的媽媽頻頻催促他起床,他仍照睡不醒。就在朦朧之際,突然他見到一位美麗的仙女,拿著一顆生命線球給他,並且交代千萬不可拉太快,否則,人生會很快走到盡頭。

夢中的他把生命線球帶到教室,由於感覺上課很無聊,忘了仙女的叮嚀,拉一拉線頭,果然下課鈴響了,他好開心,立刻衝到操場玩耍。接著,他又拉一拉,居然小學畢業了。

再拉一拉,彼得從談戀愛的少年變成上戰場的青年,後來成家立業、孩子出生、夫妻爭吵、工作不順……遇到討厭的過程,他就拚命地拉線球。

彼得希望日子過快一點,希望否極泰來。不料,只剩一點點線頭時,他才發現爸媽已過世,老婆垂垂老矣,而自己也重病躺在床上……

這一驚非同小可,正在懊惱之際,「彼得!彼得!」媽媽輕柔的呼喚傳進耳裡,他睜開眼睛,發現只是一場夢境。再也不遲疑,彼得跳下床,開開心心地準備上學去了。

修正每一天

我們應該不必像彼得一樣,拉著生命線球預先走一遭,才明白珍惜每一天的重要。

但如果說「一天等於一生」,目前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不就等同於一生的結果?也可以說,每個人都在複製自己的「每一天」。所以單看「每一天」,不就可以看出「這一生」的端倪嗎?

我從彼得的生命線球得到重要的領悟,決定把Covid-19發生之前的「每一天」做個修正。修正事項如下:

一、歡喜備餐

由於避免群聚,演講邀約減少,過去海內外飛來飛去的行程完全沒有了,我每天歡喜為家人準備中餐和晚餐,甘之如飴。

二、歡喜健身

這一年來,幾乎每天都有運動時間,這是以往做不到的,常常不是在候機室,就是在高鐵上。如今,「運動養身」是每天的第一優先,盡情地做肌力訓練、跳街舞、游泳,不亦樂乎?

三、歡喜成長

看TED Talk精采的英文演說、到院線看首輪電影、睡前閱讀、聆聽古典音樂,仍是每一天的精神食糧,只是步調更為和緩,而構思新書的腦筋仍動個不停。

四、歡喜助人

二○二○年,我調整工作項目,自創「幸福導師班」,一班約十人,每一次上課三小時,台北、台中、豐原、嘉義、高雄都有。邀請認同「成長可以改變命運」的學員,藉由我所提供的教材,一一破解人際關係的迷障。

之所以稱為「幸福導師班」,是因為學員渴盼學習有關親子教養、夫妻關係、同事關係、婆媳關係、生涯規畫等內容;而我也樂意把個人多年專業學習和生命經驗,在近距離的接觸下,以一年的時間,逐步提供覺察的方向和行動的方案。之後,學員們再把各自所學轉化到家庭,去調整關係,找回幸福的真諦。

一天等於一生,我複製「每一天」在「家庭」、「運動」、「成長」和「助人」的生活模式,希望過得像夢醒後的彼得一樣,也希望影響更多學員。

當彼得躺在床上,突然聽到媽媽的呼喚,驚喜之餘,對之後的每一天都充滿感激,生活充滿活力,這不就是我們這一生渴盼的寫照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