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小失大集》 一念之差

一拙 |2007.09.18
443觀看次
字級

《增一阿含經》講到如何修證佛法,提出了「十念」: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念安那般那、念休息、念身、念死,這十念,念念都是正念,都是正思維;可見一念之差,其後果有不堪聞問者!

《封神榜》寫姜太公不得志時,他的結義兄弟宋異人為他聘娶了馬洪之女為妻,當時太公已經七十二歲,馬氏是六十八歲「才貌兩全」的「黃花閨女」。婚後,馬氏果然賢德,勸太公不可倚人籬下,當自立自強;只是太公運乖,賣麵粉遇上大風,粉隨風去;賣鹽,碰到大雨,鹽擔泡湯。好不容易,紂王叫他監造鹿台,但他不忍看蒼生遭殃,辭退而回;馬氏大怒:「是可忍?孰不可忍!」

她哪裡知道太公大才,不是屈居小事之輩,非要逼他寫離婚書不可。太公求她:「娘子,我的運途在八十歲,妳隨我上西岐,富貴指日可待。」

馬氏呵叱說:「我的命只合如此,也受不起大福分。你自去作一品顯官,我在此受些窮苦。你再娶一房有福的夫人罷!」太公無奈,只得寫下離婚書,說:「娘子,妳不要接這書吧,後悔還來得及。」馬氏伸手搶了書去:「老娘絕不後悔!」

及至武王定鼎了天下,姜太公的功勳豈可殫數?消息傳到馬氏的耳裡,她自怨自艾了:「我當初如何一念之差而看不上他?竟然錯過了這一等大富貴!活著豈不羞愧?」

於是,一條白布,懸樑死了;那一縷芳魂,飄飄蕩蕩地來到封神台畔,太公一眼認出故妻,遂封她為掃帚星君,總算完了一樁故人之情。後人有詩,慨嘆說:「痴心尚望想榮華,應悔當時一念差,三復垂思無計策,懸樑雖死愧黃沙。」

以上是小說,現實上有無這等事體呢?

《漢書》卷六十四〈朱買臣傳〉說:買臣,字翁子,江蘇吳郡人。喜歡讀書,家裡窮,只得伐木砍柴為生,雖說是砍柴伐木,卻也是邊做工邊讀書。古人讀書一定得吟哦有聲的,他的太太常常罵他說:「窮就窮,你還要裝模作樣地讀書幹嘛?就是讀書嘛,幹嘛非唱出來不可?」

朱買臣也不理她,自管地讀他的書。天氣放晴了,她太太叫他看好曬穀場的穀子;他一面讀書、一面照看,可大雨傾盆地把穀子流走了,他只顧讀書竟然不知,太太氣得非跟他離婚不可。朱買臣苦笑著說:「相師說我年五十歲就會富貴了,今年已經四十幾啦,妳就再忍耐一下吧,我會報答妳的啦!」她太太說:「跟你這種人,不餓死就算好的了,還想富貴?」非得離婚不可,朱買臣只說罷了,還是窮讀書吧。

有一天,他讀著讀著,走到塚間,實在餓得慌了,卻遇到他的前妻與其後夫,妻子不忍,就給了他一碗飯,還勸他好好地營生。他只得苦笑地依舊讀他的書。幾年之後,還是窮得不像樣,只得上京師找機會。

機會來了,是他的小同鄉嚴助在漢武帝面前貴幸,便推薦了他。於是,皇帝召見,跟他談《春秋》、說《楚詞》酘酘官位從中大夫平步青雲地做到了會稽太守。皇上說:「會稽是你的故鄉,富貴而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怎麼樣?朕讓你回去炫耀、炫耀吧?」

他想起當年失意的窘況,便穿著破衣敝屣回去,果然,大家還是不理這一個混混;他只把會稽太守的印鑑揣在懷裡,蹲在地上討酒。吃喝之間,悄悄地把印綬露了那麼一點出來;這一來,大家才知道他的身分是本郡的太守!那風光是不消說了。於是,他叫人把他的前妻後夫載在他的車後,安置在他的官邸之中,說:「塚間一飯,不能不報!」

又是一念之差,他的前妻自盡而死,傳說今天江蘇閶門外七里的死亭灣便是「朱買臣妻恥而自縊處也。」後人朱謙之有詩曰:「貧賤難堪俗眼低,區區何事更雲泥。會稽乞得無他念,祗為歸來毫故妻。」「束薪行道自歌呼,越俗安知有丈夫。一見印章驚欲倒,相看方悔太模糊。」

唉,模糊的一眼,不知道枉死了古今多少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