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統計,去年全國賦稅收入二兆三千八百零四億元,年減百分之三點六,為金融海嘯以來首見衰退。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受到疫情衝擊,財政部昨日公布二○二○年稅收二兆三千八百零四億元,較預算數短少四百零五億元,是近七年來首度短徵;全年稅收年減百分之三點六,是近十一年來首度負成長。儘管如此,總稅收仍是歷年第三高,其中證交稅、營業稅、牌照稅及菸酒稅等稅目的全年稅收,都寫下歷史紀錄。
財政部統計處副處長陳玉豐表示,稅收短徵最重要原因,「除了疫情還是疫情」,在新冠病毒攪局下,去年終結連續六年稅收超徵,包括營所稅、贈與稅、貨物稅都未達標,尤其營所稅短徵一千六百四十九億元最為嚴重。
不過稅收也並非一片愁雲慘霧,陳玉豐表示,去年證交稅、營業稅、牌照稅、菸酒稅等四稅目皆創新高。
全年契稅 創24年來新高
此外,土增稅已連續四個月單月突破一百億元,且十二月單月、全年土增稅雙雙創下二○一六年房地合一稅上路以來新高;全年契稅則是二十四年以來新高。
財政部官員表示,各縣市全年土增稅增加最多的前三名依序為桃園市、新北市、台中市。其中桃園市主要是龜山、楊梅區等工業區及高鐵站附近的土地移轉;新北市主要動能則是法人間土地移轉;台中市則因為市地重劃,可觀察到建商、土地開發公司帶動的量能。
今年以來股市持續發燒,陳玉豐指出,去年證交稅一千五百零二億元,年增百分之六十四點七,證交稅共創下四個新高,包括十二月單月稅收、全年稅收、十二月日均成交值、去年日均成交值,皆創下紀錄。
營業稅方面,雖年初受到新冠疫情衝擊,但隨著疫情控制較為穩定,下半年國內消費增溫,使營業稅後來居上。陳玉豐表示,去年營業稅四千二百七十億元,年增百分之一點五,國內消費回溫是主要功臣。
獲利衰退 營所稅少逾千億
然而營所稅去年實徵淨額四千七百四十八億元,年減百分之二十六點七,較原編預算數少了千億元以上。
陳玉豐認為,主因上市櫃公司前年度獲利衰退、未分配盈餘稅率調降、新增產創條例租稅優惠等措施,影響營所稅收入;此外去年因疫情衝擊,營利事業可申請延分期繳稅及免辦暫繳,也使部分營所稅未在去年入帳。
據賦稅署統計,去年各稅目合計有約三點四萬件、稅額四百三十三億元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稅,實際入帳時間要依個案而定。
展望今年稅收,陳玉豐分析,疫情仍舊籠罩,不敢想像會有很好的表現,整體持平看待,若疫苗趕緊問世、施打,控制住疫情,今年稅收會比去年樂觀,尤其像營業稅、證交稅等稅目仍值得期待;此外出口表現持續暢旺,經濟表現良好下,也期待能挹注各項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