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梁子崖墓群是東漢中晚期崖墓群,圖為崖墓內精美的壁畫。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大陸四川德陽中江縣「塔梁子崖墓群」是重要考古發現,但在歷經一千多年之後因環境變化遭到各種破壞,中國大陸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滲水治理工程,日前通過四川省文物局組織的專家驗收。
崖墓是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四川地區的一種葬式,塔梁子崖墓群位於中江縣繼光鎮,是一處東漢中晚期開鑿的崖墓群。二○○二年,大陸國家文物局批准進行搶救性發掘,發現了珍貴的壁畫、彩繪、墨書榜題和石刻畫像,二○○六年成為大陸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了解,塔梁子崖墓群共搶救性發掘九座崖墓,每座由墓道、墓門、主室、甬道、側室、棺床、壁龕、灶台等組成,有單室、雙室、多室等形制,以多室墓為主。
最特別的是,以往的考古發掘從未在崖墓中發現過壁畫,而塔梁子崖墓群三號崖墓卻發現了壁畫和墨書榜題,是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發現的最早的壁畫墓。
墓中壁畫高六十五至七十公分、寬七十五至九十八公分厘米,上層四幅基本保存完好,顏色鮮豔,色彩豐富,下層四幅已脫落、模糊。四幅完好的壁畫描繪的場景內容是一場盛大的宴會。
隨著環境變遷等不利因素影響,塔梁子崖墓文物所依附的地質和環境載體產生了巨大變化,局部墓室頂部或側壁岩體,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裂隙、垮塌、變形。二○一八年十月,為了減少滲水對墓室內彩繪石刻的侵蝕和破壞,塔梁子崖墓群滲水治理工程正式開工,二○一九年八月完工並竣工初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