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衣非人人適合 小心汗疹、毛囊炎

陳玲芳 |2021.01.04
1122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跨年寒流剛過,天氣逐步回溫。近年來發熱衣、發熱褲掀起時尚潮流,標榜薄薄一件即可抵禦低溫;醫師提醒,發熱衣雖有保暖效果,卻因皮膚溫度上升,可能會引發搔癢、汗疹、黴菌感染或毛囊炎等問題,並非人人適合。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表示,秋冬季節變換,天氣忽冷忽熱,有家長怕孩子晚上睡覺踢被子、著涼,為孩子穿上發熱衣,導致細嫩的皮膚,冒出一堆疹子,紅腫發癢,難受到睡不著。她指出,發熱衣主要靠「吸溼放熱」原理,達到保溫作用,大多緊貼肌膚,只要一流汗,汗就悶在衣服內,變得「又溼又熱」。

李孟穗說,發熱衣較適合在攝氏十度以下低溫穿著,而新陳代謝快、有痘痘肌,與異位性皮膚炎及冬季癢等乾性膚質的人,並不適合發熱衣,建議改採「洋蔥式」穿法來保暖。

有痘痘肌、冬季癢

不適合穿

何以新陳代謝快、有痘痘肌、異位性皮膚炎及冬季癢民眾,不適合穿發熱衣?

首先,「新陳代謝快」的人容易流汗,尤其是新陳代謝快的小朋友及年輕人,氣溫十度以上穿發熱衣,可能因汗水悶在衣服裡及皮膚溫度上升,而產生汗斑或發癢起疹。

李孟穗門診曾遇民眾穿著發熱衣去爬山,回家後全身起汗疹。穿發熱褲也一樣,會因溫度太高,容易長股癬或念珠菌感染,尤其男性私處溫度高,會影響生育能力,因此並不建議穿發熱褲。

其次是「痘痘肌」,皮膚易出油、常冒青春痘、毛囊炎的人,穿發熱衣可能造成胸部與背部毛囊炎。李孟穗說,長在身上的毛囊炎,往往又癢又痛,比臉上的青春痘難治療,通常需要數周至數月時間。

再來是「異位性皮膚炎」,此類患者原本就對溫度調控較慢及皮膚敏感,穿上發熱衣一流汗,會更癢、更刺,導致抓得更厲害。還有「冬季癢」,常發生在年長者身上,如果又穿上發熱衣,讓老人家皮膚乾燥脫屑、悶在發熱衣裡,加上皮膚溫度上升,將會造成全身刺癢不舒服。

她建議長者勤擦保溼乳液,改善皮膚乾燥,以緩解症狀。

洋蔥式穿搭

較適合台灣氣候

李孟穗說,台灣冬天不似歐美嚴寒,進到室內還有攝氏二十度左右,穿發熱衣會讓體溫太高而不舒服。她建議,可採取「洋蔥式」多層次穿法,貼身衣物選擇棉質及側邊無接縫圓筒織法,外層加上毛衣、防風外套等衣物,再戴上帽子及手套,進入室內就很方便脫除。

而機車族禦寒重點在「最外層」,選擇好穿脫的防風外套,會比發熱衣有效。此外,小朋友很容易流汗,睡覺如果穿發熱衣再蓋被,可能會因皮膚溫度太高而睡不好,只要穿棉質長袖長褲,加上肚圍,即可保暖。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每年入冬,「冬季癢」患者會明顯增加,當氣溫過低,皮脂腺分泌減少,皮膚角質層裡主要的天然保溼因子,包括油脂以及「神經醯胺」也隨之減少分泌,皮膚就會變得又乾又癢,甚至一抓就破皮。如果再穿上發熱衣,皮膚表面溫度明顯提高,搔癢症狀會更加惡化。

尤需注意的是,冬季門診中,常見香港腳女性患者變多,除了年齡多在三十歲以下,其共同特徵為喜歡穿流行的「雪靴」(俗稱毛毛靴),因其好看又保暖,但腳底一流汗,就容易引發溼疹。

他也提醒民眾,穿鞋子一定要穿襪子,因為如果腳趾甲有黴菌,掉在襪子裡,可以每天換洗,避免鞋子成為黴菌的溫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