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全台雜草 為土地煮鍋茶

曹麗蕙 |2020.12.29
4541觀看次
字級
「雜草稍慢」是由林芝宇(左)與賴瑋婷組成的藝術團隊,發起「當代採集」重新連結人與土地的關係。 圖╱記者曹麗蕙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來到台北延三夜市的雜草町,能看見一罐罐「土地孕育的配方」,這些都是「雜草稍慢」藝術團隊林芝宇、賴瑋婷,在全台採集各地雜草後,調配出的雜草茶,從台東賓朗的自然農法薑田到南投山區,至今已調製出六十三號茶,每一款都能啜飲出當地雜草的清香與風味,林芝宇說:「我們盼發起『當代採集』藝術行動,讓人們透過認識生活周邊雜草、煮一鍋茶的過程,重新連結人與土地的關係。」

「雜草稍慢」創辦人林芝宇原是平面設計師,年近三十歲時,尋思重新探索生命的可能性,便用一個「最不花錢的方式」——和朋友一同騎單車環島、務農換宿。

「打零工最簡單的入門農事,就是拔雜草。」當時林芝宇來到宜蘭,為小農拔一款叫「土香」的雜草,拔到「灰頭土臉」之際,隔壁種田阿伯的一句話「你們拔的是好的藥草,對感冒很有幫助」,讓她腦中突然有一道閃電閃過:「原來這麼討厭的雜草,也是一株有用的藥草。」

第1號茶 來自台東薑田

這勾起她想學做青草茶的念頭,上天彷彿聽到她的願望,讓她環島到恆春時,遇到一位青草藥師,開始入深山學習採草藥,認識各種花草植物。當時青草藥師多帶她尋找珍貴藥草,一日林芝宇看到路邊的大花咸豐草,詢問「這能用嗎」,青草藥師回答:「是有效用,但因太常見,沒什麼價值。」這讓林芝宇略感不平,「雖是雜草,明明在藥書上也有記載,就算是未名列藥書上的植物,和昆蟲、動物、土壤都有緊密關係,對生態也很有價值啊」。後來,她在深山中目睹整條山路被噴除草劑,草地一片枯黃,覺得土地默默承受人類對它的傷害,就發願要「為土地煮一鍋茶」,療癒、修補人和土地的關係。

「雜草稍慢」是由林芝宇與賴瑋婷組成的藝術團隊,發起「當代採集」重新連結人與土地的關係。 圖╱雜草稍慢提供

秉持這份初心,林芝宇在二○一四年成立「雜草稍慢」,用從容的速度推廣、分享雜草的價值,連結人和土地的關係。由於很多雜草都是青草茶原料,她用兩年時間走訪全台採草製茶。她說,傳統青草茶多是以人為主,從藥草養生保健效果出發;雜草茶則考量人和土地共好,且以永續方式採集,來達成生態的多樣和平衡。她的第一號雜草茶來自台東賓朗自然農法薑田,配方包括土地中的牛筋草野莧、草龍爪茅、倒刺狗尾草、紫花藿香、薊苦職等。

辦工作坊 植物變藝術品

「人們到深山野地親近大自然,大自然藉身邊雜草親近人們。」近年林芝宇更攜手賴瑋婷推廣「當代採集」藝術行動,如在台北空總「台灣當文化實驗場」、台中國家歌劇院戶外認養綠地,以不除草、不噴藥、不翻土的方式復育城市土地,帶民眾透過親自觀察採集,認識土地植物、生態環境。

林芝宇分享:「你會在當中看到各種生物相,如蝴蝶、蜻蜓等昆蟲飛舞,並自採集、挑選、剪段、晒草、熬煮沖泡等『從雜草到一鍋茶』的過程中,真正關心、感受這片土地的現況。」

「雜草稍慢」藝術團隊,發起「當代採集」藝術行動,讓民眾「從雜草到一鍋茶」的過程中,友善土地,重新連結人與土地的關係。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不僅如此,她們還會舉辦各種工作坊、藝術展演,包括與參與民眾一同用雜草製成的草根筆,寫出每鍋茶的雜草配方,繪成一幅幅曼陀羅畫作,今年台中燈會時更採集台中后里植物,創作出會散發氣味的裝置藝術,不斷探尋生態與藝術結合的各種可能性。

林芝宇更認為,台灣可以成為世界雜草採集中心,「台灣土地太豐盛了,全世界土壤有十二綱,台灣就涵蓋十一綱,相當全面多樣,是一個可以讓世界各地來取經的地方」,她也盼雜草町未來也能成為當代採集的據點之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