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遠距上班成為新常態

 |2020.12.28
3565觀看次
字級

新冠病毒疫情衝擊下,許多國家仍持續封城鎖國,迫使眾多工作人口在家上班,使得遠距上班愈來愈普遍。疫情過後,遠距上班將成為新常態。不過,不同國家與文化,企業員工對遠距上班的接受度不同,也引發數位治理問題,有待進一步突破。

歐美各國新一波疫情再起,確診與死亡病例數激增,為保持社交距離,許多非民生必要的營業場所多勒令停業,遠距上班為大勢所趨。其實在家工作並非新趨勢,台灣在一九七○年代,許多人家裡的客廳即工廠,家中成員老老少少利用閒暇時間做簡易加工品,如耶誕燈泡、玩具、項鍊、梳子等,賺取外匯,貼補家用,也催生台灣中小企業的活力。

工業革命之前,許多人早就在家工作,婦女在家縫製衣服、在農場擠牛奶等。《經濟學人》指出,在新冠病毒疫情衝擊下,由於各種視訊軟體科技進步,企業透過視訊開會,員工可以在家遠距上班,但數百年前,人們早就在家工作。工業革命之後,工廠形式興起,工人集中在工廠工作,提升效率與產能;十九世紀時工廠初起,英國紡織工人曾經抗拒到工廠上班,害怕機器搶走原來的工作機會。

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下,美國許多企業宣布員工可以在家上班,企業省下大筆辦公空間耗用的成本。軟體業巨擘臉書則表示,未來五到十年之內,允許五成的員工可在家上班。我國工研院規畫遠距上班新措施,讓上班地點彈性化,同仁可以提出申請,節省通勤時間,提升工作效率,並且吸引優秀人才,還可以節能減碳,一舉數得。

工研院長劉文雄表示,施行遠距上班,讓同仁有彈性上班的選擇,但許多配套措施必須要做好,包括強化網路基礎設施、提升資安防護及公安問題,員工在家上班,若發生意外而受傷,屆時的職災認定問題,更要事先規範好。員工在家上班,大家缺乏面對面的互動,主管要加強數位的管理技巧。

遠距上班雖然帶來許多便利,節省上下班交通時間,但各國文化不同,員工對遠距上班的需求也不同。以趨勢科技為例,該公司在歐美的員工均採遠距上班,但亞洲各國因文化與習慣差異,例如房子空間小,在家上班缺乏適當的工作空間,反而引發員工的抱怨。以日本為例,公司採取彈性折衷方式,在東京附近郊區設置分散的小型辦公室,員工可以自行選擇較近地點上班。因此,疫情過後,亞洲各國在家上班的比例,不會像歐美那麼高。

疫情期間,跨國企業執行長透過視訊召開會議,不必風塵僕僕搭飛機到各國巡訪,節省許多時間成本,但如何透過視訊會議凝聚各方共識,困難度高,成為企業的數位治理問題。以趨勢科技為例,透過每兩周舉行「超級星期三」大會,全球七千名員工可以同時上線開會,針對一項主題進行討論,經過多次的溝通與磨合,逐漸凝聚共識。可以預見疫情過後,隨著新科技不斷進步,能夠掌握新科技且做好數位治理的企業,將成為贏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