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長達十個月的談判,歐盟和英國於二十四日的耶誕夜,終於簽署脫歐雙邊貿易協議,避免走向硬脫歐對雙方的經濟衝擊。英國脫歐派原想藉著脫離歐盟可以走向「英倫全球化」(Global Britain),但從主客觀情勢來看,這一願景達成之前,英國卻須先面對其親密盟友美國政黨輪替後,拜登追求多邊主義結盟,與英國脫歐背道而馳的外部衝擊,及蘇格蘭有樣學樣要求「脫英」的內部挑戰。
英國在二○一六年通過脫歐公投,儘管多少有些政治上的意外,當時的首相卡麥隆為兌現競選承諾,不惜賭上政治前途舉辦公投。卡麥隆原以為公投不會通過,未料英國社會早已對歐盟移民政策十分不滿,亟欲擺脫強制移民配額的要求,加上大西洋彼端的美國正捲起一股右翼風潮,川普還隔洋為脫歐派助陣,最後就以些微差距通過脫歐。
但公投通過,對英國來說卻是惡夢的開始。由於歐盟堅持英國必須有序脫離,不能既想脫歐不再盡成員義務,又想繼續擁有成員的權益,雙方因此陷入漫長的協商拔河。二○一六年十月繼卡麥隆出任首相的梅伊宣布,將於二○一七年三月底前啟動脫歐程序,原本預料談判需時兩年,沒想到事與願違,與歐盟的談判歹戲拖棚,梅伊幾度淚灑國會最後還被迫下台。期間許多國際企業因為不看好脫歐前景,紛紛將歐洲總部遷往巴黎、柏林,原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的倫敦金融城,一度人潮冷稀。
英國脫歐派當初認為脫歐之後可以擺脫歐盟官僚體制,讓國家靈活獨立,發展下一代產業,自行與美、中等其他國家達成貿易協議。然而至今唯一稱得上好處的只有一項,即率先批准輝瑞藥廠的新冠疫苗,使英國成為第一個注射疫苗的國家,歐盟則需會員國都同意才能推行。專家也預測英國經濟在疫情之後,反彈會比德、法來得快。
但外部環境的變化快得超乎想像,美國總統川普連任失利後,原本許諾跟英國簽訂美英自由貿易協議,在拜登上台後,至少短期內已經不可能。有別於川普的美國優先主義,拜登釋出的訊息是美國想跟盟邦修補關係,合作解決全球衛生及氣候變遷等課題,這會讓拜登政府更重視歐盟的意見,未來的美、英關係不可能像脫歐派的期待。
不僅如此,英國原本還想憑著脫歐後的自由身分,與中國大陸發展雙邊的商業關係,不受美、歐制約,但這幾年在川普施壓下,英國斬斷與中國電信巨擘華為5G網路的關係,再加上力挺香港,英、中關係早已大不如前。反觀歐盟在德國推動下,仍持續與中國大陸磋商投資條約,歐、中關係更顯緊密。美國、中國大陸、歐盟是全球三大經濟體,英國如果與美國緊密不起來、與中國大陸疏離、又揮別歐盟,前景勢必多艱
英國首相強生說,脫歐成功後,英國已完全拿回對本國法律、命運及所有規章的掌控,而且不受外國拘束。但據英國預算辦公室估計,脫歐將使英國在未來十五年內,面臨百分之四的GDP損失,也可能加劇主張留歐的蘇格蘭獨立傾向。說明自由雖然人人喜愛,但自由是有代價的,個人如此,國家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