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會已表決通過放寬美豬、美牛進口等九項行政命令,在野黨所提禁止萊豬進入校園、社福、醫療、軍警等機構的配套修法案,全遭執政黨否決。但地方許多縣市陸續訂定食品安全自治條例查禁萊豬,且台中市已禁了三年;面對中央放、地方禁的矛盾,全民會檢視萊豬案對照的台式民主,是否仍能維護地方自治以民意為尊的價值。
明年元旦即將開放美國含瘦肉精肉品上市,連日來市井有兩種反映。一是傳統批發市場肉攤會掛起整片豬屠體,證明所販售肉品是台灣豬。過去這類肉攤只吊掛羊的屠體,證明沒有掛羊頭賣狗肉。二是街市偶語笑稱,老美賣萊豬怎麼搞得像兄弟賣茶,買方已不甘不願,賣方還恃強耍狠。
其實進口肉品分切包裝、冷鏈運銷,食品衛生較有保障。本土溫體肉在常溫下,上市後三、五個小時才陸續有消費者上門指點部位分切購買,再攜回家冷藏,細菌數增加、肉質變化,並不比跨洋遠來的肉品高明。美國萊豬之所以引起消費焦慮,在於用瘦肉精這種人工合成的藥物飼豬,違背了國人「天然ㄟ尚好」的觀念;加上八年前討論美國萊牛進口時,民進黨和許多公民團體全面杯葛,指控瘦肉精有毒,如此資訊深入人心,如今民進黨當家改口,消費者的恐懼難消。
但就此推論賣萊豬像賣兄弟茶也不盡然,台灣兄弟茶定義是江湖中人看準建築工地有利可圖,強銷茶葉,這茶貴得遠超出市場行情,買方還必須接單,否則樣品屋可能一夜間失火,燒得精光。美國確有強權作派,用政治力為肉商叩關,鋪平銷售通道;但美國萊豬用何等價位、如何標示才能進入台灣市場,則是台灣官、商可以自主決定的事,且消費者掌握要不要吞萊劑肉的決定權,市場也必以民意為尊。
街市偶語嘲笑賣萊豬像賣兄弟茶,最關鍵的一步,是美國駐台外交官走訪台中市政府觸碰萊豬議題後,竟發布新聞指台灣政治人物在消費者間散播不實資訊,引發毫無根據的焦慮,對任何人均無助益。重建現場可知,當天台中市長盧秀燕僅提到台中市三年前就訂了法律,規定豬肉不可含萊劑,現在民意也支持這項法律,均屬事實;並未像當年民進黨政要動輒指控萊牛萊豬有毒。美駐台單位的表現,被立委指責像似駐台總督府,干涉他國自治,庶民也起而發聲,要維護自主選擇權。
開放美國含萊劑肉品合法進口,是高敏感政治議題,八年前國民黨完全執政,尊重民意,願與在野黨妥協,有限度開放美牛入關;並藉兩岸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平衡布局,無損於台灣對美關係。如今完全執政的民進黨,視開放萊劑肉進口是前幾任總統做不到的事,允為現任政府政績;其實涉外談判貴在執兩用中,如果兩岸互動、台美關係處於衡平狀態,台灣何必付出背離民意進口萊劑肉的沉重代價。
台灣民主循地方自治演進而得,地方民選公職貼近市井民意,最能以民意為尊。縣市政府和議會訂自治條例嚴禁萊劑肉,是體察庶民所願,為消費者把關之舉,非放水圖利。國民黨完全執政時代的衛福部食藥署,對這些地方自治事項樂觀其成;今天民進黨政府宣稱食安全國一致,不顧地方已有嚴禁條例,將置以民為尊的地方自治於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