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熊身上那些不是土,而是馬糞。圖/PNAS
文/郭宣含
根據很多目擊紀錄,貓熊在野外時會把全身沾滿馬糞便。一項新研究發現,貓熊除了可能受到馬糞的甜味吸引外,糞便似乎還是貓熊在寒天凍地的「禦寒法寶」。雖然有些昆蟲會朝糞便直撲而去,或者靠糞便味道來鎖定食物;但哺乳類對糞便情有獨鍾則相對罕見。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中國大陸秦嶺的貓熊經常嗅聞、尋覓馬糞,然後把全身塗得到處都是。
研究人員從2016年到2017年透過紅外攝影機,拍到貓熊在馬糞中打滾38次,而且多半是溫度低於攝氏15度時所發生。紐約時報報導,馬和貓熊的棲息地經常未重疊,所以牠們不一定是自然界夥伴;不過馬匹經過人類馴化後,在中國大陸野外森林變得更為常見,而這些地方也是貓熊生活的地方。所以有馬的地方,就會有馬糞,貓熊自然也能更輕易取得。
馬糞化合物助禦寒
貓熊拿來抹身體的馬糞通常是排出不到十天的新鮮馬糞;於是科學家開始比較新舊馬糞的差異,結果發現新鮮糞便中富含兩種化合物:β-石竹烯和石竹烯氧化物。由於貓熊抹馬糞的行為明顯跟溫度有關係,更讓科學家好奇上述兩種化合物是否可能會影響哺乳類的溫度感受,他們後來從老鼠實驗發現,老鼠爪子抹上這些化合物時,確實讓老鼠更能忍受低溫。
英國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行為生態學家克勞蒂亞(Claudia Wascher)表示:「從演化策略來說,許多物種天生就會遠離或厭惡糞便,以避免寄生蟲與細菌感染。但依然有動物會在別的物種糞便中翻滾,例如狗。如果看到更多物種出現類似行為,我並不會感到驚訝。」目前仍不清楚貓熊抹馬糞的行為,在貓熊界到底是有多常見。馬糞的獨特魅力依舊充滿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