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古幽情】 熝湯粢

文/梁純綉 |2020.12.24
1505觀看次
字級

文/梁純綉

冷颼颼的天氣,經過一家飲食店,發現販賣的竟是熝湯粢!心頭油然升起陣陣暖意,這年頭還有人記得農業時期人們引頸企盼的點心,且以此營業,想必是有心又念舊之人。

熝湯粢是客家話,可將它想像成較大的湯圓,但它是扁平狀,中間稍微凹陷。作法是先將糯米泡水磨成米漿後放入粿袋中,壓乾水分成為乾粄粹。取一部分乾粄粹煮成半透明狀,撈起當粄母(可增加米糰彈性),加入乾粄粹一起搓揉,直至成為米糰。

接著將米糰揉成如拇指粗細的長條狀,然後用手分成小段,再整型成圓扁狀,中間用大拇指或小湯匙稍稍輕按,所以每一塊熝湯粢中間會有凹陷,亦稱湯匙粄。

做好的熝湯粢煮熟後撈起備用,另用一只鍋放入紅糖或二砂糖,可加入薑片一起熬煮,最後成為色如琥珀的濃稠糖汁。川燙好的熝湯粢已是令人垂涎欲滴,淋上香醇的糖汁、撒上芬芳的花生(或花生粉),這樣的組合可說凡人無法擋。

五○年代,家裡會出現熝湯粢,一般而言是在插秧苗的時候。為什麼?春耕在農業時期是件大事,農夫播下種子,殷切希望每一棵秧苗都成長茁壯,秋天好收成。

為了豐收,插秧苗時除了要祭拜土地公祈求保佑,樸實的莊稼人還認為糯米極富黏性,耕作者吃了糯米做的甜食,種植的秧苗才會在田裡「黏牢牢」,順利成長。

當然這只是民間的說法,最重要的是插秧的季節剛好是春寒料峭的時候,低溫刺人肌骨,農夫穿著單薄,赤著雙腳,既辛苦又難耐,這時候來上一碗熱呼呼、甜滋滋的熝湯粢,暖胃、暖身之外也可補充體力,家人趁此機會享口福,可說皆大歡喜。

或許是農夫天天與牛為伍,他們把熝湯粢想像成水牛泡在泥水中,露出的背脊是軟韌彈牙的熝湯粢,泥水則是暖呼呼的黑糖薑汁,因此熝湯粢又稱「牛汶水」。

老闆娘說:「很多長輩懷念熝湯粢的美味,自己成長階段也常幫母親製作熝湯粢,傳統點心有其意義,於是有了這家店面。」

我向老闆娘比個「讚」!傳統點心有人傳承,不是美事一樁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