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昇恩 把機器人變身為教具

曹麗蕙 |2020.12.23
1669觀看次
字級
機器人格鬥賽常勝軍蔡昇恩,今年成立公司「振昇機器人」,展開機器人師培與教學工作,拿下今年教育部創業獎金百萬元補助。圖/教育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台灣科技大學大四學生蔡昇恩是機器人格鬥賽的常勝軍,高中開始參賽,他發現許多選手的機器人都一模一樣,「這比較像在打實體電玩,比的只是操作能力,我就自己設計,針對市售機器人的缺點進行改良、升級,再自己編寫程式招式,就容易贏!」他透露當時致勝訣竅,但誰也沒想到,這樣的觀察,竟成為他日後創業的種子。

為推廣台灣機器人教育,蔡昇恩成立「振昇機器人」公司,讓人型機器人撕掉競賽工具的標籤,變身成為教具,並搭配課程推廣到校園,讓他拿下今年教育部U-start創業獎金百萬元補助,這也是全台獲獎金額最高的團隊。

人能做的動作 機器人都做得到

蔡昇恩就讀海山高工時,首次參加逗卡車競賽就拿下相撲車組第一名,接著開始接觸人型機器人,「與輪型機器人相比,我覺得人型機器人更好玩,可以編撰動作,趣味性和難度較高。」由於一台人型機器人不便宜,起初他向班上同學借人型機器人比賽,進入大學後,著手用既有的馬達等硬體設備,並利用繪圖、編撰程式,組裝出首台原型機器人,至今已征戰國內、外超過五十場競賽。他曾獲全國二足機器人格鬥賽第一名,也曾赴日本及南韓參加ROBO-ONE國際二足機器人格鬥大賽,並在南韓獲得銅牌佳績。

他分享,過去機器人競賽多以格鬥為主,近年開始發展運動競技,如保齡球、體操等項目,「人做得到的動作,人型機器人幾乎都做得到,還會打太鼓和跆拳道等」。

選手生涯的實戰與摸索經驗,讓蔡昇恩看到台灣機器人教育的問題,「早期機器人競賽常被詬病之處,就是選手多用廠商提供的速成機器人,機型類似,連程式也是廠商提供,比的只是操作能力,雖然很好玩,但我認為培養學生與選手擁有實作、改造、升級機器人的能力更至關重要」。

他表示,若只是操作機器人,就似在別人設定好的框架中學習,擁有改良提升的思惟與能力,才能突破局限,這也是未來各個產業都需要的人才特質,「不該框限學生的想法,應培養他們實作技能,將腦中想像力實體化」。

國內8成競賽 都用他的機器人

他把學習經歷與觀察化為創業點子,大二時成立品牌GTA Robotics,開發銷售改裝套件,今年更創立「振昇機器人」,展開機器人師培與教學工作,將人型機器人打造成教具,並且結合STEAM與5C教育,針對不同年齡層設計教學課程,讓學生在動手做的樂趣中,習得機器人的組裝製造、電子電路、程式設計、機構設計、智能化提升等能力。

目前蔡昇恩與師資團隊在各級學校都規畫機器人教學課程,迄今已累計超過千名學員。他說,目前國內人型機器人競賽已有八成是使用他的機器人,希望能將機器人教育風潮吹進更多校園裡,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機器人教育品牌,更期許未來能舉辦國際性競賽,廣邀各國選手參賽,「讓國際知道台灣也有很厲害的人型機器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