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讓堂、劉氏古厝 異地活化

 |2020.12.22
2373觀看次
字級
五股守讓堂配合五股交流道改善工程拆遷重組,在今年十一月重新開放。圖/新北市文化局提供

【本報新北訊】新北市五股守讓堂在二○○六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在二○○七年因高速公路五股交流道拓建而拆遷,市府決定異地重建,今年十一月竣工,是新北第一座異地重組的文化資產,另一個是在新店十四張地區的劉氏古厝建築群,同樣因捷運工程和區段徵收拆遷,市府預計把三棟建物移到公園預定地重組,目前正在作業,預計明年完工,將成為全台最大傳統建築聚落。

老厝異地重建難度高,包括要將原有、新材料互相搭配,「修舊如舊」;甚至要設法重燒、仿製當年的磁磚,用來「補舊」;彩繪佚失的部位,也要請傳統畫師執筆設法修復。甚至重建後的「新建物」還要設法符合現今的防震規範,考驗文資保存單位的技術以及決心。

歷史建築空間

供居民使用

五股守讓堂歷經重組與遷建,將歷史建築活化再利用,成為五股在地居民終身學習的多元運用空間,例如播放影片的多功能教室「伴山學堂」,提供咖啡與茶香的閱覽室「三讓文房」,提供民眾親臨體驗的「藝遊工坊」。

劉氏古厝原本位於新店十四張地區,建築物群包含「劉氏家廟」、「劉氏利記公厝」、「新店大坪林劉氏文記堂」等,分別因興建環狀捷運工程、中央新村北側附近地區區段徵收而需搬遷重組。

新北文化局主祕翁玉琴表示,劉氏古厝是繼「五股守讓堂」後,新北第二例異地重組的歷史建築。重組工程也可以保留過去傳統發展的歷史脈絡,完工後能夠提供當地居民一個新的休憩場所,為當地帶來嶄新風貌。

重組工程的最大特點,是要將指定文化資產當時的歷史建築樣貌作為重組依據,故在進行構件拆卸前,需進行測繪及拍照等工作,歷史建築重組後僅能呈現某一時期的歷史樣貌。文化局局長龔雅雯說,文化資產回組修復時,必須使用部分拆卸構件與新材料相互搭配,以達到「修舊如舊」的質感,更增加施工困難度。

以五股守讓堂為例,守讓堂是閩南式歷史建築,並非一般文化資產現地保存修復工程,拆解搬遷前建物及構件部分已遭拆除及佚失,故面臨原樣復原與因應再利用新需求空間結構改變。

工程單位藉由史料、拆解前紀錄及舊照片蒐集,作為復原佚失建物形貌參考,且因考量未來區域活化使用,部分地景經與文資委員討論不予復原,並以舊有構件材料保存極大化為原則,包含原有木構造、石材、磚拱圈清點及沿用,並由吳家後代現地參與修復工程執行並給予建議。

為了重現五股守讓堂昔日風貌,負責彩繪、剪黏的藝師蔡龍進指出,工法部分,除將原有彩色磁磚鋪貼於牆堵及山牆外,並仿製不足額的彩色磁磚鋪貼於壁堵,回復立面舊貌。仿製過程為確保品質,以多次試燒調整紋樣及線條凹凸粗細,並以釉藥比例、窯燒溫度控制色彩,終於完成仿製。

要合乎營建法

耐震難度高

因考量整體安全,工程單位與文化局討論後,決議將無法復原的舊構件材料改採現地實體展示,設置修復工程工法展示室及戶外地景解說站,並將守讓堂施工過程重要工法及材料予以呈現,且利用尚可使用木料作為展示框架,達到保存極大化目標。

至於劉氏古厝異地重組工程的難度在哪?文化局指出,古厝的屋脊、柱頭、壁堵、墀頭、石刻、剪粘等附有文化藝術價值性之物件,因配合現代結構系統符合建築物耐震等條件,其回組構件必須與建築結構系統一併融合處理,又必須保留原特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