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法務部矯正署力推「智慧監獄」,希望透過人臉辨識、移動偵測等科技功能來彌補人力不足的問題。但有知情人士爆料,矯正署花費逾五千萬元建置的系統「都是裝飾品」,人臉辨識系統甚至需看監視器超過數十秒,才有辦法辨識身分。
被指控疑似毫無作用的系統,是矯正署二○一七年五月十八日招標的「矯正機關智慧監控系統建置及影響資料庫分析應用計畫委託資訊服務案」。
該案採限制性招標,由「大猩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標案,決標金額為五千四百八十五萬餘元。
根據廠商工作執行計畫書,該案主要執行項目為建置影像整合應用平台、警報銜接整合應用平台等,承諾整合監所既有監視錄影機等,可存取、分析影像,甚至有受刑人打架,亦可做出警示。
知情人士爆料,該計畫二○一九年四月二十四日上路至今完全不能用,使用新建置的系統後,既有監視器傳回來的資料反而畫素降低;主打的行為偵測,例如受刑人打架可發出警報等,錯誤率奇高,且偵測範圍狹隘,「如果沒有在舍房正中間打,就會偵測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