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美術大師】張向榮不以規模論英雄

文/記者蔣彤 |2020.12.20
1239觀看次
字級
張向榮查看他在紅木家具「一鳴驚人」上雕刻的蟬。圖/新華社
張向榮(右)在明堂紅木家具雕花車間與工作人員交流雕刻細節。圖/新華社
明堂紅木家具雕花車間內,工作人員仔細雕刻作品。圖/新華社

文/記者蔣彤

「我要實現一個夢想,讓東陽真正成為木雕紅木之鄉。」二○一八年的植樹節,浙江省東陽市明堂紅木家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向榮為他的夢想表了一次決心——在東陽種活海南黃花梨。

東陽從未有成功栽種海南黃花梨先例,海南黃花梨是紅木的一種,對生長環境要求苛刻,移栽至他處存活率低,成材後質地、花紋、香氣也不同,只能長成普通黃花梨木。

張向榮在東陽種下一株海南黃花梨,覺得「就是種下了東陽木雕紅木產業傳承與發展的希望」。

百工之鄉闖出的產業

歷史上,東陽人多地少,面對緊張的人地關係,東陽人多發展副業謀生。據《東陽縣誌》,明清時期,手工業從家庭副業中分離出來,形成以建築、竹編、木作泥瓦作及紡織為主的百工隊伍,此為東陽「百工之鄉」由來,也是東陽木雕紅木產業「木上功夫」的「培土」。

一九八○年代,大批東陽木工南下做學徒。「改革開放讓廣東先富了起來,當時雕花工在東陽工資六元(新台幣)一天,在廣東能有八十到九十元一天。」張向榮道出了東陽匠人南下的緣由。

高工資意味著工廠能賺取高利潤。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第一波紅利之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更高的生活水平意味著更高品質的生活追求,許多生意人將眼光投向傳統中式高檔家具。廣東、雲南等木材原產地紅木家具產業蒸蒸日上。

東陽不是紅木這類珍貴硬木的主產地,本地家具多為樟木材質。再加上雕工、木工多為生計外出打工,發展紅木家具產業的商機並未成熟。但心靈手巧的東陽匠人「善舞」刻刀,把木質家具上的雕花工藝發展得爐火純青。

「改革開放以前,東陽木雕多以工藝品及箱櫃家具外銷。」東陽木雕代表性傳承人陸光正說,「一九八○年代開始,逐漸由外銷轉向內銷,大陸市場迅速打開,東陽木雕的知名度不斷提升。」

世紀之交,東陽木雕的招牌逐漸打響,長三角區域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南下打工的匠人敏銳「嗅」到了商機。大批木匠從各地回歸東陽創辦紅木家具廠。

一九九八年,以人民幣二千元的啓動金,張向榮回東陽創辦了向榮紅木家具廠。此時的張向榮,在廣東中山工廠做了十年的雕花工人。

二十一世紀初,眼看著東陽紅木家具產業逐漸發展,大家爭相入市。一時間,紅木家具小作坊、小工廠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新時代需要新匠人

「二○一六年,全市木雕紅木企業有三千多家。」東陽市木雕紅木家居產業發展局局長傅為民說,「其中有很多環保不達標企業。」

為了東陽木雕紅木產業轉型升級,二○一八年,東陽市政府大力推進環保整治,關停淘汰環保不達標和沒有登記在案的企業共九百七十四家,木雕紅木企業從三千多家減少到目前的一千三百三十六家。「規範市場是促進企業優化產能的助推力。」傅為民說。

二○一三年下半年開始,紅木家具行業銷售量下滑,此後整個市場一直處於低迷狀態。業內一部分企業以次充好、以假亂真,擾亂市場秩序是消費不足的部分原因,而根本原因是市場消費結構的變化。

「紅木家具市場消費不足與消費觀念的變化有直接聯繫。」蘇陽紅紅木家具公司總經理吳春飛說。

傳統紅木家具多仿明清家具樣式,工藝繁複,大氣穩重,對中式大宅院來說恰到好處。而現代樓房戶型大多小巧緊湊,空間有限,大而笨重的傳統紅木家具既不適用也不實用。現代年輕人的審美又多崇尚簡約,繁複的雕花工藝也逐漸失去市場喜愛。如何讓紅木家具也能符合現代生活和審美需求是產業內部亟須解決的問題。

「你對東陽木雕紅木產業的未來樂觀嗎?」採訪過程中,記者問張向榮。

「我很有信心。」張向榮毫不遲疑,「我印象很深刻,有一個深圳的設計團隊,成員都是九○後,很年輕,來明堂考察之後改變了原先的設計方案。這讓我看到年輕人也能理解紅木家具文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大有希望。」

二○一六年,東陽木雕小鎮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歷史經典產業特色小鎮創建名單,集木雕藝術創意設計、生產銷售、展示展覽、休閒旅遊、行業研討、木材交易等功能於一體,引導產業聚集、文化傳承。

日前張向榮在一場民族品牌工程企業代表座談會上說,良好發展態勢背後的「密碼」在於東陽的紅木家具企業「不以規模論英雄」,工藝美術人崇尚踏踏實實,一輩子做好一件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