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風光】 叢林有什麼?佛法 E 起來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2020.12.12 語音朗讀 235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佛光山叢林學院YouTube頻道自開播以來,不曾特別在頻道上製播固定內容,今年因應疫情,為了讓大眾在居家防疫期間也能有佛法相伴,如何善用雲端科技發揮弘法功能,成了大家集思廣益的課題。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YouTube頻道自開播以來,不曾特別在頻道上製播固定內容,今年因應疫情,為了讓大眾在居家防疫期間也能有佛法相伴,如何善用雲端科技發揮弘法功能,成了大家集思廣益的課題。 /佛光山叢林學院 叢林學院同學學習製播《叢林有什麼?》節目,弘法方式與時俱進。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佛光山叢林學院YouTube頻道自開播以來,不曾特別在頻道上製播固定內容,今年因應疫情,為了讓大眾在居家防疫期間也能有佛法相伴,如何善用雲端科技發揮弘法功能,成了大家集思廣益的課題。五月起,學院首次嘗試製播的《叢林有什麼?》生活佛法與談節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因應而生、正式上線,推出至今已有11個主題,吸引逾17萬人次點播觀看。頻道留言區觀眾回響熱烈,有說:「我在追劇——追的是『叢林有什麼』,這劇非比電視劇更精采、更有內容、更動聽」、「很棒的法,與時俱進、接地氣,能接引更多新世代的年輕人」;也有說:「法師們深入淺出、活潑生動又貼近生活的說法內容,讓一般人都能明白佛法和佛經的智慧」,每一則留言都成了學院頻道製播小組持續把節目做好的動力。誠如星雲大師所說,現代佛教要能「佛法現代語文化」、「傳教現代科技化」、「修行現代生活化」、「寺院現代學校化」。考慮線上的閱聽大眾,無論是其生活背景或閱聽習慣,皆有別於以往到道場上佛學課程的族群,因此主講法師群參酌星雲大師著作《佛法真義》的理念,一單元一主題共同研擬,精煉內容,期能將佛法說得淺顯易懂。後製小組更搭配講說內容,設計各種相應的素材,如字卡、插圖、短動畫、影片,讓畫面活潑生動,以保持閱聽者的專注力,這也是一種「佛法現代語文化」的展現。其次,為了引導大眾從生活中領悟佛法大意,讓修行與生活結合,講師們也運用了精采小故事與個人經歷分享,以提供大家「修行現代生活化」的參考。再者,佛學院蘊釀多時的線上弘法能量,以大眾媒體為平台,集結優秀師資群,藉由影片,讓人人透過手機、電腦便能聽聞佛陀智慧,這就是「傳教現代科技化」。除了YouTube的「佛光山叢林學院」頻道,還有線上佛學院、電子報、Wechat、Line、Facebook、Instagram等媒介,漸次發展的「e化佛學院」,讓跨區域時空的大眾,只要有網路,隨時都能上線學習。學習心得接引青年 善用現代工具寺院行政系三年級/蔡青雅星雲大師很有遠見,七十年前就率先用幻燈片在宜蘭弘法,讓我們看見創新弘法的道路。而危機就是轉機,《叢林有什麼?》在今年的疫情背景之下應運而生,我是錄製工作人員之一,過程中,我看到不論是法師或學生,為了延續佛教的法脈傳承,遍學一切善法,利用網路部落客、YouTuber等平台,輔以現代科技、語言及方法接引青年。眾緣成就 製播優質節目經論教理系二年級/蘇鈺惠身為場景設計、影片後製的工作人員,感受到完成一個影片很不容易,拉字幕、服裝調整、場地布置等,每個人各就各位。過去佛學院開展線上佛學院時,報名人數超乎預期,這次製播的《叢林有什麼?》節目,放在無遠弗屆的網路平台播出,吸引了各式各樣的觀眾點閱,看到每日的觀看人次增加,都讓我們很有成就感。觀眾的留言裡,有許多心得分享與良善的建議,是我們持續前進的動力。影音弘法 淨土無處不在專修部一年級/知亭二千六百多年前,佛陀以「放光」的形式弘法,讓遠處的眾生也能獲其利益,當今光纖網路時代,人們可輕易接觸大量資訊,與佛陀當時在印度倡導無國界、無階級、無性別、無年齡的平等精神,與科技弘法所表現的方式不謀而合。值此價值觀混亂、人心不安的時代,有這樣生活化的佛法節目,讓人人在忙碌生活中,也能尋得一方淨土。 前一篇文章 【老師的話】 空花佛事 下一篇文章 【懷古慨今】 禪機處處 熱門新聞 01普中捕手張育豪 挑戰中職狀元2025.06.2702【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2025.06.2803【生活智人139】 數學家 庫查司基:在不確定中學習信任與懷疑2025.06.2804漢光演習7月9日登場 3階段演練2025.06.2705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6【臨症不脫逃 攜手向前行4】壓力來時,學習巧妙應對!2025.06.2807合作北大 香港人文教育中心成立北京大學簽2025.06.2708叢林學院弘法佈教賽 學子獅子吼嘹亮2025.06.2709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10新義工發心服務 佛光緣美術館授證 2025.06.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叢林風光】 深研義理 以學養行【叢林風光】 人間佛教社會應用【叢林風光】叢林易地教學 悲智願行的實踐【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集體創作 眾中有我【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在全世界看見人間佛教【叢林風光】五日精進禪修 體證人間生活禪 作者其他文章【薪火傳燈】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薪火傳燈】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