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 北投泡湯樂無窮 文/黃作炎 |2020.12.05 語音朗讀 210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老式溫泉湯屋的懷舊風。圖/黃作炎 地熱谷公園附近的散步小徑。圖/黃作炎 于右任先生故居梅庭一隅。圖/黃作炎北投曾是許多電影拍片的場景。圖/黃作炎處處有都有幽靜的綠色小路。圖/黃作炎 文/黃作炎北投,是平埔族中凱達格蘭族對這山城的稱呼,有「女巫」之意。傳說因遠看總見硫氣氤氳,被認為是女巫在山中煉藥、作法、祭儀。在部落中,女巫是智者的化身,可煉化硫磺泉水帶來的災難,孕育出北投多樣的人文與產業面貌。走在北投的楓香林蔭大道、巷弄角落,靜靜佇立著典雅的日式宅邸,可聞到陣陣溫泉磺氣,氤氳裊繞的地熱谷附近,彷彿回到那卡西走唱、歌聲繚繞的舊時風情,想像著1960年代愈夜愈美麗的景象:一台台摩托車載著走唱女、樂師穿梭在山上小路上,路過的房間內,不時傳來屋內歡樂的歌聲……彼時的北投,白天樸實靜美,夜晚華麗忘情,迴旋著北投特有的風華。如今,那卡西早不復見,遺留的不再是胭脂北投,而是充滿人文味的懷舊風,傳統市場依舊忙碌,瀧乃湯裡日本兒歌仍被老客人傳唱著。百年優雅的公共財台灣歌謠作詞家葉俊麟創作的一首《溫泉鄉的吉他》:「溫泉鄉白色煙霧,一直滾上天。閃熾燈光含帶情,動阮心纏綿。」用走讀的心情遊歷北投,看景、攬勝,絕對可以體會北投百年來的繁華與優雅。從日治時代開始,北投的溫泉就盛名遠播,治療疾病、休閒紓壓及自在遊憩,都是人們造訪北投的目的之一,小丘陵綠樹成蔭,散心漫遊,累了就找一間溫泉旅店,將身體和心靈都浸潤在硫磺水中,身與心都同時被療癒了。目前北投溫泉主要來自地熱谷及龍鳳谷,是台灣唯一採公共供水系統,利用共同井聯合供水方式供應用戶、收取水費的經營模式,也就是說,溫泉不但是北投的公共財,便利的供水方式,也讓此地成為台灣溫泉密度最高的地區。走讀北投溫泉文史在北投溫泉鄉裡,擁有不少歷史古蹟建築,其中的北投溫泉浴場(溫泉博物館)、不動明王石窟、台灣銀行舊宿舍、普濟寺、吟松閣、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北投文物館等,共有七處相距不遠的建築,被登錄為台北歷史古蹟。除了這些古蹟之外,也有不少日據時代的歷史遺跡,像是北投公園的噴水池、石拱橋,都已有近百年歷史,公園內還有一手策畫北投溫泉的當時台北廳廳長井村大吉的銅像,北投第一家溫泉旅館「天狗庵」,遺址則位於公園旁。此外,「新北投神社」的狛犬(守護犬,位於逸仙國小校門口)、皇太子殿下御渡涉紀念碑(位於瀧乃湯浴池的庭園內)等,也都在附近。當然,舊稱「地獄谷」的地熱谷,也是大眾熟悉的新北投地景,都值得一遊。繁華如雲煙今落盡北投溫泉的正式開發,最早可追溯自光緒20年(1894年),德國硫磺商人奧里發現這裡的溫泉,隔年清朝割讓台灣給日本。1896年,日本大阪商人平田源吾,在北投溪畔開設北投第一家溫泉旅館「天狗庵」。明治43年(1910年),當時擔任台北廳長的井村大吉,著手規畫興建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及公園,幾年後新北投鐵道支線通車,從此北投溫泉邁向繁榮與發展。後世為紀念他,在北投公園內設置一尊「井村大吉紀念銅像」感念其開發功勞。台灣光復後的2、30年間,台北市最主要的觀光飯店都集中於北投溫泉區內,這裡可說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溫泉鄉。民國五○年代(1960-1970),台語片蓬勃發展的年代,許多電影都以新北投這一帶,北投地熱谷、新北投公園為拍攝場景,也為新北投贏得「台灣好萊塢」的美譽。舒緩情緒洗滌心靈偶爾陣陣微風吹過,溫泉區煙霧飄散,如夢似幻,讓整個溫泉鄉增添幾分迷濛,無論是陰雨,還是晴天,各有風情,走在煙霧瀰漫的小徑中,像是置身仙境一般。迎著微風,聽著風聲、樹葉聲、溪水聲、鳥叫蟲鳴,走累了,找一家古樸的溫泉湯屋,泡泡澡、養養神,讓身體浸泡在熱騰騰的溫泉裡,閉眼、冥想,體驗大自然的洗禮和滋潤,洗滌忙碌的心靈,重新充電,享受短暫的歲月靜好,再踏上歸途。 前一篇文章 【情旅土耳其】 沉醉皚皚烏魯達山( 下) 下一篇文章 【印象旅人】 布拉尼巧言石 細菌超多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印象旅人】懷念震災前花蓮願之旅【海闊天空】春天的約會 老眷村變身最美聚落【海闊天空】穿越疫情 日本追櫻感觸多 【印象旅人】嘉義祕境 春花燦爛【海闊天空】祈福之旅 走一段大甲媽祖遶境 作者其他文章洪麗芬 矢志為台法文化推手丁曉雯 用歌詞傳唱真情故事李三財 由東南亞跨文化連結南亞黃多加 創帳棚使命團行善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