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 天天都是地球日

文/Frau Banana |2020.12.05
3244觀看次
字級

對德國人而言,環保不是口號,而是代代相傳的生活態度。儘管4年前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讓環保運動備受打擊。但長期生活在德國的人,會發現「環保」的概念幾乎已不用特別宣傳,早就成為多數人的日常習慣……

對很多國家的人民來說,似乎每年到了「世界地球日」前後,媒體和商家才會製作「愛地球」、「抗暖化」等專題,或推出特別的限量環保產品,「喚醒」群眾對環境與生態保育的意識。

但長期生活在德國的我,卻發現「環保」的概念幾乎不用特別宣傳,因為對德國人來說,「天天地球日」早就成為多數人的生活態度。

1.沒事多喝自來水,喝自來水沒事?

記得剛搬來德國的第一天,我的第一杯水是從家中水龍頭直接裝杯喝的。這在當地其實不是太稀奇的事,但對於生活在亞洲的我,一開始對於直接「喝生水」,甚至直接在洗手間的水龍頭裝水喝,仍有點不習慣。

不過德國自來水喝起來很純淨,所以身體很快就適應了,也沒有發生過因此腹瀉等問題。而且在德國,買水常比買啤酒還貴,小小一瓶礦泉水的價格約新台幣50至100元之間。

回到原點思考,這其實是因為德國的環境保育做得好、資訊透明,德國的自來水很早就落實高規格檢測、資訊必須透明的原則,使得「能直接飲用自來水」,成為德國自豪的產物之一。

2.生活要環保,是德國人的集體意識

資源回收、分類的做法,在德國也有悠久的歷史,發展也相對完善。據說德國「資源回收」概念,其實來自約70年前的東德──起因是資源不足,所以落實從瓶瓶罐罐到大型機具、家具的回收分類。

這也是當時小朋友的最愛。因為也許兩大袋的玻璃瓶罐,僅能換到少少的零錢,但已足夠孩子們開心地吃一碗冰淇淋。德國「回收換錢」的概念從那時候開始,隨著時間不斷演進成現在的各項回收制度,以及回收後轉變為建材、塑膠製品、衣服用料等各種生活資源。

在德國,幾乎家家戶戶或社區鄰里都至少會有「藍綠黃三色桶」。藍色桶代表回收紙類;綠色桶回收廚餘、樹葉等生物類、有機類垃圾(有的地區採用褐色桶);黃色桶則回收塑膠空瓶及金屬易開罐等輕型包裝。此外,部分地方還會有「黑色桶」,用來回收如電池、混合汙染物等難以直接回收或會汙染環境的垃圾。

每兩周的固定時間,家家戶戶會分別在不同日,將綠桶、藍桶或黃桶放到路邊,隔天清晨就會有專用車帶走垃圾,另外部分分類塑膠袋,則是由政府免費提供的。

德國主要的三大類資源回收處理方式:時間固定、分類明確,大家也井然有序,在超愛安靜的德國,平日絕不會聽到〈少女的祈禱〉音樂。

3.垃圾不只要分類,丟棄大型用品還要收費

在台灣有時候回收大型垃圾,是可以「拿錢」的,但在德國卻要到特定的大型垃圾場,而且是要「繳費」的。一開始這讓我很不習慣,但後來覺得,這其實會形成一種「資源不要濫用或浪費的意識」。

記得剛來德國時,跟著我家啤酒先生去幫前房客修補她的家,啤酒先生不僅幫忙水電與木工修補、家具大搬風,最後還幫忙帶走了幾件家具。一開始我心想:這些家具我們又不需要,為何要帶著走?原來是先生因為那位房客沒有拖車,也沒法自己搬去丟棄,所以「好人做到底」,順便再幫忙付費處理了。

當天跟著先生去丟棄完大型家具,看到現場的大家也是開著拖車,井然有序、「乖乖地」按照規定一一跟著分類指示牌繳費、丟棄物品,不禁讓我有點「震驚」。回程忍不住問先生,絕大多數德國人真的都這麼做、不嫌麻煩嗎?

「是的!」先生略帶驕傲地說,這在德國已是「一代代傳下來」的做法。他再補上一句:「因為我們都希望下一代跟我們一樣,可以直接開著水龍頭就喝到水啊!」他這麼一說,我頓時明白了,德國傲視歐洲甚至全球的資源再回收利用率,與自來水生飲等標準,其實就是為了下一代啊!

4.不求新,很「講舊」,二手永流傳

德國人還有種簡單的生活哲學,這也是他們口中的「有機(Organic)」。

大家的印象中,德國產品的品質和耐用度都很高,德國品牌也造就出很多世界上一流的高品質產品,我認為原因正是來自他們的「有機」價值觀──多數德國人認為,東西要能長久使用,所以很多德國品牌的設計與銷售概念,也是「只想要賣你一次就好」。

在德國,很多家用品都是代代相傳的,家家戶戶也都有大小不等的工作間,是專門用來修補居家用品的。所以德國有超多老物件,也有不少人會專營二手市集買賣,每周日到處都有不同形態的市集可以去挖寶!

5.瓶瓶罐罐回收有一套

在德國的賣場,當你看到有人捧著一大箱啤酒或玻璃瓶裝水的空瓶,都是準備拿來回收的。在超市的回收可以退費、可以領現也可以直接扣抵超市消費,有著很完整的回收獎勵機制。我常提醒來德國的友人,寶特瓶一瓶可回收0.25歐元,可說積少成多。

德國人還有句話說:「不管窮人或富人,都要做瓶裝回收。」意思就是「資源回收、人人有責」,瓶罐回收在德國是很受到重視的,如果你到德國車站,看到有人將啤酒空瓶「隨意」放在垃圾桶旁,請別誤會,那通常不是「亂丟」,而是要讓街友可以回收拿去換錢。

德國針對玻璃瓶罐類,是有回收規則的,首先「不能直接丟到垃圾桶或路邊垃圾桶」,而要到前述超市回收,或是標有「白色、綠色、咖啡色」分別代表不同玻璃瓶罐回收的專屬垃圾桶,而且為了避免擾鄰,丟棄時間也有規範。

6.炎熱夏日,德國人靠的是「大自然空調」

朋友們暑假來德國,我的第一個提醒是:德國的飯店或民宿,只有在冬天供應暖氣,但是沒有冷氣空調,所以天然的方法是開窗睡和穿少點。德國的夏天晚上通常偏涼爽,但近年的暖化現象下,有時候德國也會整天悶熱,過去兩年曾高至攝氏40度,去年最高溫約35度左右。

朋友問:「這麼熱為何不裝冷氣?」我說:「這是在德國最不賣的商品了」。德國家庭的夏日消暑良方有:

1.把窗戶關上,用深色窗簾讓房間降溫

2.裝設隔熱窗戶

3.在家穿少,大人小孩在家裸上身,剩小內褲的方式是最直接自然的

4.變熱時外出不待在家。德國很多綠地公園、森林,可在公園野餐、森林散步或騎車,另外柏林有很多公園和湖,有人會直接在湖裡游泳,享受名副其實的「大自然空調」。

包括我家在內,許多德國家庭都用上述方式「降溫」,非關經濟狀況、電費高低,重點是絕不購買冷氣讓熱效應增高 。

德國自然環保的生活態度,落實「天天都是地球日」的概念。愛地球絕對不是每年推廣幾天提醒大家就夠了,而是要讓人們真正在日常生活中落實。

(取自「台中香蕉太太&柏林啤酒先生 」臉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