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人工關節 該做什麼準備?

 |2020.11.18
2492觀看次
字級
關節磨損需要做置換手術,只要做好以下準備,術前、術後都無須擔心。圖/unsplash

【本報台北訊】現代人壽命延長,但各種關節的使用年限卻沒跟上腳步,有膝關節炎、髖關節炎之苦的民眾愈來愈多。這次來看看,萬一關節已經嚴重磨損難以走路,生活品質變差,真的需要動關節置換手術才能改善的話,我們能做好哪些準備。




術前我該問醫師哪些問題?

醫師在門診與患者、家屬討論手術的時候,大家常常不知道要問醫師什麼?其實大部分醫師會直接和患者解釋,若還有疑慮,下列3件事最好問一下:

1.動這個手術通常會有哪些併發症?遇到的機會有多高?

2.開完刀會很痛嗎?有什麼止痛的辦法?

3.動過關節置換手術後,我的活動程度會有什麼改變嗎?

圖/unsplash

術前準備能減少併發症出現

接受手術前緊張是正常的,但這時候緊張不是辦法,我們應該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認真地想「接下來該怎麼辦」,該做些什麼來增進手術結果呢?

維持適當體重

想到手術,可能很多人會擔心身體元氣不足,而開始吃更多補品。但要注意自己的體重。如果體重過重,關節就容易磨損,就算換了新關節也是依樣。所以在手術前最好想一下,該怎麼減少飲食控制適當體重,千萬不要以為要開刀了,或覺得開刀很傷身體,就繼續吃一堆補品或增加食物攝取量。

圖/unsplash

鍛鍊上肢肌力

不管是要開髖關節置換手術還是膝關節置換手術,患者都很可能因為髖部痛、膝蓋痛而少走動。然而,動完手術後可能都需要扶著四腳拐杖或撐著拐杖走路一小段時間。因此,練習上半身、手部肌力就重要。很多動作上肢肌力坐著就能練習,記得好好鍛鍊。

圖/unsplash

也請記得打造適合術後恢復的小空間。一張有靠背的椅子,椅子不要太低,讓自己坐下來時,臀部水平高度是高於膝蓋位置的。椅子最好還有兩側扶手,放個不要太軟的後腰枕。旁邊再放張茶几,平常需要的藥物、眼鏡、衛生紙、電視遙控器、手機等都可以放在茶几上。

圖/unsplash

為居家做準備

術後恢復期間活動力較弱,可以趁手術前先把居家環境整理一下,找人來大掃除也好。如果本來空間安排上需要走樓梯上樓才能回房休息,就要考慮看能不能找到有一樓可以住的地方,或是找到可以用電梯上下樓的棲身處。

想好自己平常最需要的活動範圍,大約把客廳、廚房、床鋪之間的各種障礙都要先排除,不要囤積一堆東西在地上,線路都撿好收好。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浴室!浴室燈光要足夠明亮,並要裝止滑板,最好乾溼分離,沖澡處放個適合大小、高度的椅子,考慮加高馬桶座高度,以減少跌倒機會。



開刀後要注意什麼?

開刀最常見的兩個併發症就是感染和出血,因此術後要注意以下3個重點:

預防感染

細菌可以從泌尿道、從口腔牙齒、或從皮膚跑到血液,再跑往身體他處。如果術後發現體溫過高,超過38.3℃,或是常常畏寒發冷,傷口處愈來愈紅、腫、熱、痛,甚至傷口處流出分泌物,就很可能是感染的徵兆,務必就醫檢查!

預防出血

平時如果有需要服用抗凝血劑,務必先告知手術醫師,並確定要於手術幾天前開始停藥,減少術中出血過多。手術完也要跟醫師確定什麼時候該恢復吃抗凝血劑。

預防血栓

不管是髖關節或膝關節動了手術之後,患者可能會臥床幾天,這時下肢都沒怎麼活動,靜脈血管內的血液流動不好,可能就因此形成血栓,卡在小腿或大腿。我們稱為「靜脈血管栓塞」。這樣的狀況會讓患者腳愈來愈痛、愈來愈紅、愈來愈腫,這時務必要告知醫師!

圖/unsplash

萬一靜脈血栓突然鬆動,血栓會順著血液流動回到心臟,再被打到肺臟,造成肺臟的血管栓塞,稱為「肺栓塞」。萬一變成肺栓塞則是非常緊急的狀況呢!因為患者會變得非常喘,胸痛,大口喘氣但卻因為肺血管塞住而無法做氧氣交換,患者的氧氣濃度迅速減少,會有生命危險一定要及時就醫。



本文由「照護線上https://www.careonline.com.tw/」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20/11/arthritis.html?fbclid=IwAR38zUnW0p22JwFfHDaBZd6hi_4NkNOnXvOb0ZAOlilConFvndAr6NR-4ug

原文標題:換人工關節?該做什麼準備?圖解說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