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始祖鳥化石,雖然跟奇翼龍一樣都有羽毛,但奇翼鳥不善飛行。 圖/法新社
文/郭宣含
侏羅紀晚期,有一種體重跟栗鼠不相上下的奇翼龍,穿梭在樹與樹之間,牠們試圖展翅翱翔,可以說是在鳥類出現前試圖飛翔的動物;不過實際上這一點都不浪漫,牠們的飛行只有亂七八糟可以形容。奇翼龍甚至不太會滑翔,美國古生物學家德切奇(Alex Dececchi)形容牠們在樹木間穿梭,就像沒有目標的「火箭頭」,努力揮動著滿是羽毛的翅膀,試圖不要撞上東西。
根據《iScience》10月一篇新研究,此種奇翼龍歸類在小型恐龍擅攀鳥龍屬(以下稱之奇翼龍)。不出所料,奇翼龍飛行會那麼「落漆」,是因為牠們不是現代鳥類的始祖,有些科學家甚至認為正是牠們不善飛行,才會在侏羅紀末期幾百年後便滅絕。
奇翼龍化石最早在中國大陸東北部被一名農民發現,德切奇得知奇翼龍的化石構造後大吃一驚;這種恐龍有其他恐龍化石所沒有的蝙蝠翅膀,牠還有延伸自腰部的一條長尾巴,這令德切奇不禁納悶:「這種奇怪的生物要怎麼飛行?」
只會滑翔不會飛
德切奇後來找到合作夥伴,由香港大學古生物學家彼特曼(Michael Pittman)重建奇翼龍的翅膀,而德切奇則負責分析飛行模型。彼得曼實驗室利用雷射技術,掃描得知奇翼龍臉頸部的軟組織與附近薄膜,這樣就能修改模型,進一步掌握奇翼龍翅膀的可能模樣。
翅膀模型到手之後,德切奇就可以利用各種數學模型來測試恐龍的飛行能力,但是牠連最一般的模型也無法過關;奇翼龍的胸肌太不發達,無法有效揮動難以飛翔,牠們從地面要起飛時,跳得不夠快,只會瘋狂拍動翅膀。研究唯一的可能結果就是奇翼龍會滑翔,牠像松鼠一樣伸展雙臂,在樹木間跳躍或不停撞上樹枝。
奇翼龍的飛行辦法短期來說尚且過得去,但隨著早期鳥祖宗占據天空,奇翼龍上有盤旋翼龍的威脅,下有留著口水的肉食恐龍虎視眈眈,最後終走向滅絕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