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竹製作天然環保吸管。圖/王燕華
張震宇要在花蓮縣秀姑巒溪復育蘆竹,不只製成天然的環保吸管,更為了促使大眾重視秀姑巒溪面臨的環境問題。圖/王燕華
【本報花蓮訊】斜槓生活文化有限公司創辦人張震宇從台北「東漂」到花蓮,落腳秀姑巒溪畔,採集濱溪蔓生的蘆竹製作天然環保吸管,但他想做的「不只是賣吸管而已」,更希望透過一根根蘆竹,連結人、溪以及部落,吸引外界重視當地生態,也為偏鄉帶入更多的經濟價值。
張震宇選擇蘆葦中空的優點,採收後去除水分,再用機器脫皮、裁切,清除棉絮、軟組織,殺菌、烘乾後,變成環保吸管,一定期限內還可重複使用,取之自然,也還給自然。
蘆葦吸管在台灣是創新嘗試,起初張從大陸東北進口原料加工,但他更想在台灣生產,打造完整產業鏈,幾經思考,相中台灣溪邊蔓生的開卡蘆,也就是蘆竹,在友人的介紹下,「斜槓生活」今年六月落腳鄰近秀姑巒溪的花蓮縣玉里鎮馬太林部落。
張震宇說,秀姑巒溪流域是重要西瓜產區,雖為地方創造經濟收入,但西瓜是淺莖作物,沒辦法固著沙土,大水一來沙土容易被沖走,農藥滲入溪中,水質難免受影響,溪裡的魚類生態也會跟著改變;若能在溪畔種蘆竹,不只可以鞏固沙土,也兼具水土保持與抑制揚塵的效果,此外蘆竹可成為魚、蝦,或是鳥類棲息的快樂天堂,就曾有保育類的帝雉在這裡現蹤。
「斜槓生活文化」預計在秀姑巒溪復育蘆竹,雇用在地人力採收處理,減少揚塵也提供工作機會,且蘆竹是原住民傳統植物,會用來編織或製成排笛,復育也具有文化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