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讀擷秀》放得下的 陶淵明

◎菲爾 |2007.09.10
420觀看次
字級

陶淵明,一直是中國詩史上田園詩人的代表。他原本當官,最後因深感時局動盪,官場腐敗,決定辭官,歸隱田園。

歸隱的次年,他便寫下〈歸園田居〉五首對自己新生活的頌歌,語言自然樸實,感情真切,其中的田園風光和平靜心情,深受許多人的喜愛。

他的〈歸園田居〉其一,開始就寫自己不喜歡世俗生活,反而喜愛在山水野間倘佯:「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他也表示自己現在有十多畝地,草屋幾間,每日「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在「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之間過著日常生活。

字裡行間,讓讀者彷彿看到一幅恬靜的農村風情畫,讓人悠然神往。

此詩接著表示自己為了少應酬,才選擇到野外來居住:「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他避開塵世,減少見人,就算見到鄉間的友人,所說的話題,都是跟田園的簡樸耕種生活有關。

可以看出,他在鄉下的生活雖然貧困簡單,但卻非常清靜自在。

詩人在第三首〈歸園田居〉,寫道,他在南山下耕種,但卻「草盛豆苗稀」。不過他仍然「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非常勤奮。還表示「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可以看出,他決心歸田園的心意非常明顯。

接著,第四首詩詩人記錄他嘗試拜訪故友,但卻發現「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一問之下,原來他的友人已經「死沒無復餘」。得到這個噩耗,他深感「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第五首就持續上一首的內容,說他訪友不得,只好「悵恨獨策還。」在惆悵的時候,他剛好經過山澗,看到清澈的水,便到那裡洗腳,「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看來他是從那種悵然的心情恢復過來了,還喝起酒來。酒醒後,又是新的一天。

全詩表達詩人豁達的人生觀,清朗平實的新生活。在俗世間,陶淵明懂得放下,得到的就是他所追求的自然、淡泊的生活。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