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高雄山域救援件數,都較去年增加十餘件。圖中研院水下考古隊定期下海監測列冊保護的六艘沉船遺址,檢視是否受海流等外力破壞。圖╱文資局提供台東縣消防局提供
新北今年前九個月登山救援,多達一百三十四件。圖中研院水下考古隊定期下海監測列冊保護的六艘沉船遺址,檢視是否受海流等外力破壞。圖╱文資局提供新北市消防局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行政院去年宣布山林開放政策,加上新冠疫情無法出國,「瘋登山」成為不少人選項,結果讓不少縣市消防救難人員疲於奔命。台中市今年以來共接獲一百五十七件登山求救案,平均二天一件,谷關、和平區有五十五名消防救難人員,「今年幾乎每天都在登山」。
為此,中市消防局已請林務局在谷關七雄、梨山、參山國家風景區、雪霸國家公園、大壩尖山、武陵農場登山熱點的入口,加設登山路線坡度、高度等圖示、警告標語,提醒登山者衡量體力、腳程和帶齊設備。
消防隊員觀察,今年增加不少里長包遊覽車帶里民登山,假日山林幾乎人滿為患。
台中市消防局長曾進財說,許多民眾未注意自己體力,真的讓消防隊員「搜救走到軟腳」。今年搜救「谷關七雄」案例增加不少,許多個案是常到大坑步道爬山的民眾,覺得有難度的大坑二、四號步道走很熟了,挑戰谷關七雄應沒什麼問題。
但走步道和登山不一樣,登山一趟來回至少七、八小時,若中午出門、二時才入山,路況不熟、天黑來不及走出來,只好打電話求救。
新北市消防局統計,到九月共有一百三十四件登山求助案件,也是平均二到三天就有一件。其中瑞芳山區因風景好、遊客眾多,發生的狀況也最多,前九個月就有三十七件,以劍龍稜狀況最多。多數案件是登山者肢體無力、扭傷或迷路求援, 其中又以老人居多。
南投消防局統計,今年至今登山求助報案有六十四件,其中三十件有傷亡。南投百岳多,不至於把高山當郊山,但越級挑戰中高難度路線,因行程多半要數日,一旦發生意外,救援更為困難。嘉義縣的山林救難,以眠月線及水漾森林案件居多。
做好登山教育 減少資源浪費
台東縣消防局統計一至九月山域救難二十六件,較去年同期增加十二件,空勤總隊山域救援勤務十五件,比去年同期增加六件。高雄市元月至今共二十五件,比去年增加六成以上。台東議員認為,在消防局成立專責山域救難隊,可降低消防人力損耗,也避免影響其他勤務;有專家學者則認為,做好登山教育,才是減少山域事故的根本。
台東縣消防局長管建興表示,正研議整合民間山域救難團體、山地義警、林管處深山特遣隊、原住民山青等,提高山域救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