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右)與范德賴恩達成關稅協議,雙方就多數歐盟輸美產品關稅達成共識,稅率由原先的30%降至15%。 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27日宣布,已與歐盟達成協議,多數歐盟輸美產品將課徵15%關稅,比他之前威脅的30%砍半,歐盟也已同意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約新台幣22.2兆元)的美國能源產品,並且在目前的投資水準之上,額外再投資美國6000億美元,還將「採購數千億美元的軍備」,但未說明具體金額。
美歐協議框架和上周的美日框架類似,汽車關稅也從25%降到15%,也不包含50%的鋼鋁關稅。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表示,這15%關稅為包含各種關稅,而非疊加於產業關稅之上,也涵蓋藥品與晶片,金屬關稅則會規畫配額機制,在配額機制下的金屬關稅稅率調降,「我們的藥品關稅是15%,不管他(川普)後續決定要怎麼處理全球藥品,為另外處理」。
歐盟承諾 在美進行龐大投資
彭博引述美國官員指出,歐盟爭取到15%稅率也適用於藥品和半導體的關鍵,是承諾在美國進行龐大投資。
這項宣布也為過去幾周來的美歐貿易談判不確定性畫下句點。歐盟已在籌備若未能達成協議的報復情況,歐洲議會已批准反制措施,針對一連串美國產品,並考慮動用「反脅迫工具」作為超級手段。美歐去年的產品與服務貿易額為1.68兆歐元(約新台幣57.97兆元),歐盟對美國有貨物貿易順差,去年整體順差額約500億歐元。
不過雙方尚未公布協議文本,對於部分協議內容解讀不同,川普仍維持對全球鋼鐵和鋁製品50%高關稅;范德賴恩透露,雙方同意建立配額,以降低歐盟部分金屬製品出口至美的關稅。
美半導體232調查 2周內公布
美國4月以國安名義發起232晶片產業調查,關稅細節尚未出爐,台灣等半導體高度發展國家無不繃緊神經。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28日宣布,將在兩周內公開調查結果。
這項調查涉及範圍廣泛,例如矽晶圓等晶片零組件、晶片製造設備及「含有半導體的下游產品」。商務部著眼「提高國內半導體生產能力的可行性」,以降低對進口產品的依賴,還有為了保護國安,是否「有必要」實施關稅貿易措施。
華府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5月跑模型估算,25%的晶片關稅上路第一年將使美國經濟成長下滑0.18%,持續徵10年累積GDP損失達1.4兆美元(約新台幣41兆元)。
另外,外界高度關注台灣關稅稅率到底會是多少,據了解,我國談判代表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原訂28日凌晨返台,但由於關稅最終結果尚未定案,因此延後返台,鄭麗君人仍在華府磋商中,目前談判進入最後一哩路,力爭最佳關稅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