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鳳春 女樹醫發願救治台灣樹

文/彤彤 |2020.10.31
6575觀看次
字級
詹鳳春年紀輕輕就取得樹醫執照。圖/詹鳳春提供
詹鳳春將為佛光山複製佛教庭園。圖/詹鳳春提供
比起人,詹鳳春更愛樹。圖/詹鳳春提供

文/彤彤

台大園藝暨景觀學系兼任助理教授詹鳳春,是台灣第一位女樹木醫生,也是讓日本人特別驚訝和敬佩的超年輕女樹醫。「日本人拿到樹醫執照平均年齡都在50、60歲,而我拿到執照那年,才剛滿32歲。」

日本人看待學習之事一向嚴肅,想成為樹木醫生,除了要有7年的實務經驗,對樹木的知識量也有特別高標準的要求。詹鳳春不但苦讀取得了東京大學農學院森林植物學研究所碩士、工學院景觀造園博士,還一舉在年紀輕輕就考取樹木醫師的執照,原因就在於「初心」對指導教授的承諾。

厭學因日文敗部復活

年輕時,詹鳳春不愛讀書,因為高中補校老師的鼓勵,她力拚考上輔大日文系。畢業後同學都想進日商公司工作,詹鳳春卻不顧家人反對,一心嚮往到日本讀園藝。「大學時,除了上課時間,都在姐姐的花店蒔花弄草,加上看過許多日本花藝雜誌, 便一心想到日本學園藝。」沒想到,理想抵不過現實,只讀了一學期,就因為學費無以為繼,必須捲鋪蓋回家鄉。

就在此時,詹鳳春無意間在圖書館看到「樹木醫學」的書籍,想到之前半年的課程大部分時間都在剪樹,詹鳳春突然對此專業產生強烈熱情。她想盡辦法到東京大學,想和該書作者鈴木和夫教授「不期而遇」,最後因東大研究生受到感動,製造機會讓她「巧遇」鈴木教授。

承諾教授的3個條件

詹鳳春懇求教授給她3個月旁聽的機會(因為之後她就要被迫回台灣了),卻被當作空氣一樣沒有回應。失望著轉身離開時,突然聽到老教授說:「可惜妳不是本校學生,外校生是沒機會旁聽的。」詹鳳春大膽的說:「我沒錢也沒基礎,但會拚命的學習,求求您給我機會,再苦都沒關係……我想成為您的學生!」

老教授狂笑三聲,說出3大條件:「第一考取樹木醫執照,第二回家鄉貢獻所學,第三為社會貢獻。」詹鳳春不甘示弱,跟著大笑三聲,不加思索豪氣的說:「沒問題!」走出研究室,詹鳳春邊哭邊笑,覺得如夢一場。

之後,她常翹課跑去東大旁聽,每次課程結束,她總會走到講桌前深深向老教授敬禮感謝。之後助教幫忙她辦理留學,借錢讓她參加入學考試,才讓她有機會正式跨入樹木醫學的專業課程,也開展漫長痛苦的學習路程。「除了體力負荷和意志考驗,更要克服對毛毛蟲的恐懼」。

拚了7年一次就考過

在東大求學的7、8年間,詹鳳春從大學讀到博士學位。也在讀完碩士過程中,經過極為嚴苛的考驗,1000人只通過幾十人,第一次就考取樹木醫生的執照。

詹鳳春清晰地記得,考樹木醫生在最後面試時,被問到考試動機,詹鳳春回答:「因為我答應鈴木教授:成為台灣的樹木醫生,將來要回家鄉貢獻。」面試官聽後對她說:「鈴木教授就在隔壁當面試官。」當她見到恩師時,眼睛泛淚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是:「對不起,讓您等了7年。」

汶川地震啟動博士夢

當時本想立即返台實踐承諾,沒想到一個意外契機,讓她轉讀工學院博士學位。原來,當年正好中國大陸發生汶川地震,災後委託東大進行都市景觀規畫及建設,亟需一位既懂中文樹名,也懂日文樹名的人加入團隊,詹鳳春因緣際會被找入團隊,也展開嚴苛的博士學程。

從文、農背景轉工學院,超級沉重的課業壓力,使得詹鳳春身邊的同學及學弟妹,不少人都因此罹患憂鬱症,詹鳳春雖然也讀到幾乎崩潰,但每當她快要撐不下去時,就會跑到校園中抱樹大哭,向樹木訴說心中的壓力和痛苦,哭完後才有力量繼續堅持下去。

諸多磨練終化為感謝

中間有段時間,她和教授約定休學1年,打算躲到美國增進樹木知識,希望教授就此淡忘她,但1年期限一到,教授一通電話打來,問她:「妳人呢?妳的承諾呢?」最終,她不得已回到校園完成學業。

畢業前夕,教授對她說:「以後沒有人會再踩著你的腦袋了,因為妳是東大的博士生。謹記謙卑。」原來一張博士學位的背後,真正領悟的是「感謝」,而曾經經歷的挫折和磨練也都化為力量,讓詹鳳春日後在治療任何樹木時,都抱持尊重、敬畏的心,再棘手也不放棄,還會依照環境悉心幫樹木找到適合的家,從根本解決樹的問題。

「比起人,我更喜歡樹。」對詹鳳春來說,樹是最忠誠的朋友。「花多少心思在樹身上,樹就會以什麼樣貌回報你。」在醫樹過程中,她像醫人般隨時和樹木講話,告訴樹木醫療進度,下個階段要進行什麼步驟……

「30、50年以上的樹木,都有靈性,也會釋出不同的能量。」被台灣種樹工人從開始的懷疑到後來的敬佩,詹鳳春日前更受佛光山委託,計畫將佛教庭園復製在佛光山重現,不論為了景觀造園,或四處奔波治療樹木,詹鳳春就算偶爾駐足,也都是因為看樹看得出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