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的故事】 宕渠城遺址 神祕古代巴國

文/記者惠小勇、江毅、童芳 |2020.10.31
1513觀看次
字級
四川省達州市渠縣土溪鎮城壩村的城壩遺址一景。圖/新華社
存放在考古工作隊的瓦當上能清晰看到「宕渠」二字。圖/新華社
在渠縣城壩遺址上挖掘出土的宕渠城的西城門。圖/新華社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陳衛東 查看發掘出土的土瓦片。圖╲新華社
在渠縣城壩遺址上挖掘出土的宕渠城的 西城門。圖╲新華社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陳衛東 查看發掘出土的土瓦片。圖╲新華社
當地一個農戶家用漢磚砌的鴨舍牆。圖╲新華社

文/記者惠小勇、江毅、童芳

成都平原的水澤孕育了三星堆、金沙這樣燦爛輝煌的古蜀文明,同處四川盆地的巴山峻嶺滋養的巴文明,卻因為目前發掘研究較少,顯得更為神祕。記者日前來到川東地區,探尋古代巴國的蹤跡。

古津關見證繁華

記者要去的是近年來發現的渠縣城壩遺址。據史料記載,城壩在春秋戰國時代,曾是巴人的一支——古賨人所建賨國的國都。「賨人」崇武善戰,性情豪爽,且善歌舞,曾參與武王伐紂。

城壩遺址位於四川省達州市渠縣土溪鎮城壩村,目前考古發現了津關、宕渠城、東周墓地等,二○一六年被中國大陸國家文物局列入「十三五」期間重要大遺址名單。驅車進到土溪鎮,車子在渠江邊停了下來,隔江望去,對面是一個背靠青山、三面環水的半島,那就是城壩遺址。

造訪時正逢長江上游豐水期,作為長江支流嘉陵江左岸最大支流的渠江,在夏日驕陽的映襯下,洪波漫湧。記者登船過江,迎接我們的就是城壩遺址的重要發現之一——古津關。津關在半島的端頭、城壩遺址的東北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研究員、負責川東北地區考古發掘的領隊陳衛東就在這裡等我們。

津關,是古代在水陸要衝地帶設立的關口。「城壩津關遺址的年代是西漢至魏晉時期,從渠江通往長江必須在津關登記、交稅,這是全國發現的第一個津關遺址。」陳衛東說。

二○一八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在這裡發現了三百多枚漢代的簡牘。這批竹木簡牘內容豐富,不僅有當時的法律文書、書信等,還有漢代的啟蒙識字課本《倉頡篇》。這是繼青川戰國木牘、老官山漢墓「扁鵲」醫簡之後,四川地區第三次發現竹木簡牘,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

陳衛東告訴記者,此地在漢代是少數民居聚居區,這批簡牘裡有當時下級向上級彙報的官方文書,反映了漢代中央政權是如何對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管理的。其中還有一枚木楬,正面書:「宕渠李溫持寫雞一枚」,背面書:「李疆持寫耕一枚」。

這枚木楬相當於漢代的「報關單」,「宕渠」是漢代此地的地名,「李溫」和「李疆」很可能是一對兄弟,李溫帶了一隻雞進城,李疆帶了一個農具進城。

此外還有書信,習字簡,給六十歲老人免除勞役的「戶口本」,刻有「商標」的漢代簽牌,觀天象的「式盤」等等。

「這批簡牘數量大、內容豐富,漢晉時期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風貌『躍然簡上』,古代宕渠城的繁榮熱鬧可見一斑。」陳衛東說。

二千歲漢井依舊在

看完古津關,走過一片高高的玉米田,稻田、荷塘、農房映入眼簾,稻香與荷香絲絲縷縷沁入心脾。當地村民告訴我們,還有十五天就可以收稻子了。田間小道上鋪滿了金燦燦的玉米粒,踩在上面卡茲卡茲響,正擔心把玉米踩壞了,晒玉米的大姐卻叮囑:「踩深點,別滑倒了!」

沒走多遠就看到一處被柵欄保護起來的遺址,陳衛東說這就是考古發現的宕渠城西城門,分為城內和城外兩部分。城外發現了西城門和一條排水溝,這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磚木結構城門。

據史料記載,公元前三一六年秦並巴蜀以後,在今川東北區域設宕渠縣,治地就在古賨國城。東漢車騎將軍馮緄增修,俗名「車騎城」,其城興盛長達七百餘年,其間屢為州、郡、縣治所在地。二○一四年至二○一八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城壩遺址進行了系統的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工作,清理包括墓葬、水井、灰坑、城牆、城門、房址,溝、窯等各類遺跡四百餘處,出土各類文物一千餘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確認了此處為宕渠城城址,並且發現了城門等遺址。

在陳衛東的指引下,記者看到僅剩殘垣的西城門用有花紋的漢磚砌成,城門一側,一條磚石壘砌的排水渠保存完整,旁邊堆著數以千計的瓦片。陳衛東告訴記者,在這裡發現了漢代宕渠城居民屋頂上的瓦片和瓦當,部分瓦當上清晰地刻著「宕渠」兩字,考古學家正是根據這種瓦當確認此處為文獻記載的宕渠城。

沿著古人修築的城門進到城裡,看到九公尺至十公尺寬的古街道遺跡,街道上有三條深深的馬車車轍印跡,街道兩旁的遺跡顯示出這裡曾有過鱗次櫛比的房屋,可以想見當時的繁華。

在我們參觀的時候,當地村民主動告知,老一輩人說這個地方有四十八口車子井,也就是「車騎井」,就是當地人認為都是馮緄挖的。現在仍然在使用的還有幾口,它們的「年齡」超過了二千歲,當地人從漢代一直使用到今天。

六十五歲的城壩村六組村民魯丕舉領著我們看了其中的一口。青翠的竹林旁,這口漢井滋滋地往外冒著涼意,井壁上的漢代陶磚青苔遍布。井口上銹跡斑斑的鐵轆轤早已廢棄不用,靠著井內安置的一台小水泵,直到今天附近幾戶人家都用井水灌溉農田和飲用。老魯說,這口井最多時曾同時供應八百多村民飲用水,這裡一共四十八口漢井,可以想像當年宕渠城人氣有多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