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具足──親近台灣傳統工藝特展】國寶級竹編藝術家──張憲平、李榮烈 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供 |2020.10.15 語音朗讀 160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李榮烈秉持一貫的認真負責態度,習藝過程緩慢而紮實,從取材、刮青、等分、劈篾、定寬、削厚到整修材料,累積厚實的技藝與能量。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供 張憲平傳承家族經緯交織的竹、籐編技藝,加上自行摸索仿古生漆髹塗技法,呈現樸實細緻,風華內斂優雅的特色。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供 〈網紋花器〉:桂竹、漆,33×33×28cm(1994)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供 〈脫韁野馬〉:籐,26×26×30cm(2003)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供 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供李榮烈秉持一貫的認真負責態度,習藝過程緩慢而紮實,從取材、刮青、等分、劈篾、定寬、削厚到整修材料,累積厚實的技藝與能量。後見王清霜從日本帶回的籃胎漆器,加上陳火慶指導的漆藝,李榮烈結合竹編和漆,認為特殊技法比一般木胎上之厚漆更能透露出竹胎精緻的紋路,這也讓他成為國內少數集竹、木、漆藝於一身的跨領域工藝家。作品〈網紋花器〉以渾圓飽滿的器形,規則有序的口沿收尾,附上兩個吊環的耳部;其身不規則編織如亂針繡,規整與凌亂合一,趣味十足。張憲平傳承家族經緯交織的竹、籐編技藝,加上自行摸索仿古生漆髹塗技法,呈現樸實細緻,風華內斂優雅的特色。古意盎然、莊重質美的作品,令收藏家及鑑賞家讚賞不已,尤其讓常民使用的器皿進入藝術殿堂,證明其竹籐編工藝的成就。四十七歲獲教育部第六屆「民族藝術薪傳獎」,是最年輕的薪傳獎得主,爾後連續三年獲得「民族工藝獎」肯定。作品〈脫韁野馬〉利用籐編柔韌的特性,將提手及器物的圖樣設計成脫疆野馬的形態,並展現其生動的樣貌。展期:即日起~2021/4/18時間:9:00~18:00 免費參觀(周二休館)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二樓第一、二展廳電話:07-6563033轉4002、4003網址:www.fgsbmc.org.tw 前一篇文章 【文史評析】 作為小中心的越南阮朝 下一篇文章 【成語典故】樂不思蜀 熱門新聞 01普中捕手張育豪 挑戰中職狀元2025.06.270229.391 新台幣創3年新高2025.06.2603多倫多跨宗教聯合祈福 祝禱世界和平2025.06.2604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還滅4-32025.06.2605【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2025.06.2806知識翻越大山 姊弟返鄉報恩2025.06.2607均衡吃、多運動、睡眠足 活化大腦預防失智症2025.06.2608【獻給動物朋友的詩】看大冠鷲 在天空織一頂隱形的帽子2025.06.2609如是說2025.06.2510社論--切莫誤判中東情勢2025.06.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藝心語】給人留餘地【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西夏檔案】趣味西夏字:秤與戥子【行舟‧運河──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沉浸式舟楫文化展】歷史長河盪輕舟【地方采風】泉南石刻: 蓮花峰摩崖石刻【走讀城鄉】《淡新檔案》發源地──戴炎輝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