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吃芋頭的人,是無可救藥地逢芋頭料理必點。進入秋季就是「芋頭」盛產的季節,芋頭正好吃,可以吃得更開心。圖/林乃光
喜歡吃芋頭的人,是無可救藥地逢芋頭料理必點。進入秋季就是「芋頭」盛產的季節,芋頭正好吃,可以吃得更開心。圖/林乃光
文/林乃光 示範料裡/劉心禾
喜歡吃芋頭的人,是無可救藥地逢芋頭料理必點。進入秋季就是「芋頭」盛產的季節,芋頭正好吃,可以吃得更開心。
芋頭在台灣以大甲出產最為代表性,所以說到芋頭就會想到「大甲芋頭」。
芋頭是天南星科植物,多年生草的地下塊莖,原產熱帶地區,是重要塊莖類食物之一。芋頭的品種繁多,大甲芋頭多為檳榔芋,特徵是內部中散布紫紅色的紋絡。
大甲位於中台灣西邊臨海的鄉鎮,有大安溪、大甲溪兩條主要河川,沖積出深厚肥沃的土地,土壤水源豐沛、具有保水力,又排水良好,非常適合水芋的栽種,大甲的芋頭就是在這四時暖和的副熱帶豐沛水氣天候下,吹著鹹鹹海風、滋養在肥美土地上長成的。芋頭在立春後栽種,從栽種到熟成期需要8個月以上,等立秋過後,會勻稱飽滿、澱粉質飽和,達到熟成,才陸續開始採收。其香氣明顯且濃郁,粉質高、色白,纖維較細,質感細而黏滑,料理後口感綿密鬆軟,入口甘美、味濃,尾韻有淡淡鹹味。這種鹹味來做成甜點,味覺更有層次,更加美味。
芋頭又名芋仔,也稱芋兒、香芋、芋艿、毛芋、山芋,古代亦稱「蹲鴟」,是說像蹲著的貓頭鷹,真是傳神。清《聊齋.齕石》有個故事,是說有個王姓的馬伕到勞山學道,修習久了,就不食人間煙火,只撿拾山中的松子和白色石頭食用。經過許多年,馬伕因想念母親就回鄉,慢慢的恢復了常人的飲食,但是還是會吃吃石頭,而且拿起石頭來對著日光照照,就知道這石頭是什麼滋味,好像在吃芋兒一般。待母親過世後,又回山修習去了。故事有趣溫馨,後來人就稱芋為芋頭,說是因此典故,是否有此一說,就不得而知了。
芋頭的膳食纖維為米飯的4倍,可謂「澱粉類中的蔬菜」;富含澱粉、蛋白質、維生素A、B群、鉀等營養素;含有豐富的皂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延緩老化;特別含有一種黏液蛋白,被人體吸收後能產生免疫球蛋白,可提高人的抵抗力;所以芋頭具有助消化、促進腸道蠕動、降血壓、提升免疫力、防癌、解毒等功效,是高纖又健康的好食物。在中醫來看,芋頭屬於發物,有過敏體質的人不適合多吃,又因鉀含量很高,腎臟病患不宜多吃。
台灣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芋頭,怎樣還是秋天的芋頭美味。因為天氣變涼了,雨水少了,空氣變乾燥了,芋頭漸漸長得慢,內含水分減少、氣味濃縮,所以口感會較綿密,香氣、風味都更足。在入秋後,常會看到街頭、市場都賣有炒栗子、水煮花生和蒸菱角、小芋頭。這帶皮的小芋頭,剝去皮,灑些鹽或沾醬油,就是簡單、單純的庶民美食。
芋頭可以是主食、也可以作為菜餚、更可以做成甜點。今天我們來做最簡單,也是台灣各景點很夯的甜點,動手做就知道有多簡單,我女兒都可以很快獨力完成,這也是我家孩子唯一接受的芋頭做的食物。自己做的無添加,在蒸芋頭、煮芋圓、吃芋圓時,都可以享受濃濃的芋頭香。趁著秋季,我們用最快速、簡易方法來做有底蘊又香醇的糖水,搭配芋圓相得益彰,又可滋養秋燥。
食 材
芋圓:去皮新鮮芋頭300公克、番薯粉150克、太白粉1大匙、糖1大匙
糖水:滾水300c.c.、二砂糖1大匙、黑糖1小匙、乾桂圓去殼3個、紅棗3個
作 法
❶準備320c.c.~350c.c.的保溫杯或燜燒杯。將二砂糖、黑糖、乾桂圓、紅棗放入杯內,以滾水沖入燜30分鐘。
❷芋頭切大厚片,以電鍋的外鍋1.5杯水來蒸至鬆軟,一壓就碎,若不夠鬆軟,外鍋再加水蒸。
❸蒸好芋頭趁熱以叉子壓碎,趁熱拌入番薯粉、太白粉、糖,拌勻、揉捏成團,很燙的過程可以用飯匙輔助,太溼加粉、太乾可加點水。搓成長條然後切成一段段成芋圓,可拌些番薯粉或太白粉以免沾黏,要吃多少煮多少,其他放冷凍保存。
❹滾水煮芋圓,浮起即可撈至作法❶的糖水享用。
品味小撰
❶用黑糖,除增糖香,可活血化瘀、紓緩經痛,對脾胃腎三臟腑都有幫助。紅棗有補氣養血、抗老之功效。桂圓益心脾、補氣血、安神,桂圓的種子可以行氣散結、去燥溼,一顆果實相互補益。
❷芋頭因含有草酸鈣,不可生食,生的時候其黏液會引起皮膚發癢。可請菜販幫忙削皮,或戴上手套來削。
❸芋圓要搭配冷食,在煮好時放入濃糖水(糖水比例為糖 2大匙:水50c.c.,依煮的量調整),放涼備用,可以保持Q度(不是放冰水)。
❹番薯圓的作法相同。番薯有甜味,可以將糖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