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44 密爾本 分享極簡生活的美好

楊慧莉 |2020.10.03
3423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身處物滿為患的空間,行動受限、眼花撩亂、心不清,是許多現代人的困境。為了擺脫此困境,一對紐西蘭夫婦接受了時興的「30天極簡主義挑戰遊戲」後,同時找回生活的空間和生命自主權。他們所參與的遊戲源自極簡主義者密爾本。多年前,密爾本在功成名就之時,兩件變故同時光顧,讓他人生轉了一個彎……

大夢初醒
逢逆境 人生遇轉捩點


幾年前,來自俄亥俄州的約書亞.菲爾茲.密爾本 ( Joshua Fields Millburn )與兒時玩伴萊恩.尼克迪穆( Ryan Nicodemus)成立一個「極簡主義」網站(the minimalists.com),透過部落格、寫書、播客、拍攝紀錄片《極簡主義》,倡導一種與時下鼓勵人多多消費完全迥異的生活風格;多年來,已經協助兩千多萬人過著簡約而快樂的生活。不僅如此,密爾本的人生也轉了一個大彎,與之前人生大異其趣。

喪母失婚雙打擊

原來,密爾本曾任職於令人欣羨的集團公司。二十八歲時,儘管每周工時達七十小時,壓力很大,但他高達美金六位數的年收入讓他豐衣足食,還坐擁高檔房車、塞滿華服的衣櫥,以及一棟各個角落塞滿物品的郊外大宅。他當時踏實的活出了「美國夢」,只是兩件「人生意外」的發生讓他警覺到「美國夢」浮誇不實的本質。

首先,他辛苦大半輩子、才退休正要享清福的母親罹患肺癌,在歷經化療和放療後,最後仍回天乏術;接著,同個月他的婚姻也失敗了。

這兩件事讓他重新檢視人生,發現所謂的功成名就,特別是以物資累積的方式來傳達成功的「美國夢」,壓根就不是他的夢。

母親走後,密爾本懷著喪母之痛,飛到佛羅里達州處理遺物,這才發現她母親的一房公寓竟塞滿了相當於三間公寓的東西。她母親並非那種喜歡囤積物品之人,而是六十五歲的人生裡就自然累積了這麼多東西。他知道自己的母親就像一般美國人那樣,終其一生平均在房子裡擁有三萬件可供回憶的物品。

回憶不該在盒裡

一開始,密爾本打電話給托運公司,請對方隔天開來一台特大卡車載貨。等待期間,他邀請母親的一些朋友過來幫忙整理時,才發現東西多到不行,如:客廳有大型骨董家具、數件老畫作、數不完的桌巾等等;廚房充滿了杯盤和器皿;浴室塞滿衛浴用品;房間衣櫥有十四件在溫暖的佛羅里達州未必派得上用場的冬天外套。這麼多東西,讓密爾本決定租一個最大的儲物櫃,把母親的遺物都鎖進櫃子裡,因為他自己的家也是物滿為患。

他本來以為有了上鎖的儲物櫃,就可以妥善保存母親的遺物,「以備不時之需」,直到整理母親的家當時發現了四個沉掂掂的紙盒,裡頭是他小學一到四年級的學校作業。他不解其母為何要保留那些作業,但看到那些作業,兒時學習的點點滴滴都想起來了,他明白母親是把對他兒時的記憶封存在盒子裡。但那些盒子已經封存了二十多年,這讓他首次認知到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回憶不在『物』裡,而是在『心』裡」。此認知讓他驚覺,自己差點也做了跟他母親一樣的事,把對他母親的記憶封存在在儲物櫃裡。於是他去電給托運公司取消卡車,又去電取消了儲物櫃;緊接著的十二天,他把母親的遺物幾乎都賣掉或捐出,且從中學到很多真正重要的功課。

盤點自己的生命

除了回憶不在物裡,密爾本還學到何謂「真正的價值」。他知道如果自己誠實以對,就必須正視他原本就是想霸著母親的遺物,但把物品永久封存,他是創造不出物品的價值,若放手,就能擴大物品的價值到他人的生命裡。於是,他捐出母親大半的遺物給她的朋友和地方慈善團體,讓這些物品有了新家,也將賣掉的物品所得,回饋給當初協助其母度過化療和放療的慈善團體。

回到俄亥俄州時,密爾本只帶走了幾樣感性的物品,一張舊畫、幾張照片、一兩塊桌巾等等。而他還學到了一件事:回憶固然不在東西裡,但有些東西確實能喚起心中的回憶。因此,他趁自己還在佛羅里達州時,拍攝了母親所有物的照片,將它們帶回俄亥俄州掃描後數位儲存。有了那些照片,他比較好放手,因為他明白自己並非放掉生命的回憶,而是放開那些拖住生命的包袱,讓自己繼續前進。

為了續前行,他得攬鏡自照,盤點自己的生命,結果發現他雖過著井然有序的人生,一切看起來很不錯,但也僅止於表面。事實上,他知道自己需要簡化一些事情,如此一來,他讓美麗的「極簡主義」走進了自己的人生。

化繁為簡
活出 去蕪存菁的人生


密爾本從捫心自問「少些物欲,對人生有什麼好處」,開啟自己的極簡生活。換句話說,他的目的在於「為何」,而非「如何」。結果,他發現生活如果變簡單了,他就有餘裕顧到自己的健康、人際關係、財務和生活熱情,也就是讓自己投入到更有意義的事物上。

極簡從捨物開始

認知到自己的「極簡生活」所謂何來後,密爾本開始整理自己的居家環境。他從小處著眼,問了自己另一個問題,「如果一個月每天從生活中捨掉一樣物品,會怎樣?」結果,他在頭三十天卸掉了三十多樣東西,還把它變成一種看自己能卸掉多少「多餘物」的個人挑戰。此舉後來也成了「三十天極簡主義挑戰遊戲」的原型。

密爾本在整理家當時,從房間、衣櫥、走廊到車子、辦公室,他翻找其中可以捨棄的物品,只保留那些對自己的人生有價值的物品。每樣物品的取捨都經他這樣的價值檢視後,他發現要過極簡生活就變得容易多了。

一旦對物品展開「斷捨離」的行動,就會想要做「多」。不過,密爾本也同時意識到將「雜」物移除只是第一步,而非最終目的。人之所以會物滿為患,源頭在於「購買」行為,但密爾本深感消費本身不是問題,強迫性的消費才是問題所在。想要改善這個問題,密爾本覺得就要對今後所做的任何購物決定更慎重。

歷經八個月,密爾本刻意擺脫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當,但不過有誰造訪他的家,只會覺得他把家弄得整整齊齊,卻不會感到空無一物,而驚呼「哇,這傢伙是極簡主義者!」

極簡主義宣教者

作為極簡主義者,密爾本終於可以確認身邊的每樣所有物都有其價值和功能,是可以帶給他快樂的。整頓生活後,他又進一步問自己一些更深沉的問題,包括「我為何在物品上賦予這麼多的意義」、「我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曾幾何時我變得如此不知足」、「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如何定義自己的成功」。比起清掉多餘的物品,密爾本認為慎重回答以上問題更重要,因為這些問題才是避免重蹈覆轍的關鍵所在,如不認真以對,保證不久的未來又會不斷進貨,再度物滿為患。

而一旦捨棄過多的物品,並正視人生中更重要的問題後,密爾本發現很多事變簡單了,身邊的人也留意到他的不同,覺得他看起來壓力沒那麼大,也變得比較平和,人更和氣了。

後來,他小五就認識的好友尼克迪穆來找他,發現他變快樂了,尼克迪穆便追隨他過極簡生活。兩人後來一起成為「極簡主義」的「宣教者」,並進一步檢視不假思索的消費作風如何影響個人及整個社會。

簡約生活試行法

而今,密爾本與尼克迪穆是極簡運動的兩個代表人物;透過出書、電台開講、拍紀錄片等,在全球有許多信眾。「極簡主義」二人組對有意過簡約生活的朋友,建議如下:

◎捫心自問:先問問自己,如果生活少點東西,不再汲汲營營於物質生活,人生可以有哪方面的改善?這個問題因人而異,有些人可以更專注於個人健康或人際關係,但有些人手頭會獲得更大的自由度,還有些人發現更有時間發揮創意了。而了解精簡生活背後的目的後,才有整理生活環境的動力。

◎小處著手:凡事起頭難,建議從玩每月一號捨一樣、二號捨兩樣……到三十號捨三十樣的「三十天極簡主義挑戰遊戲」開始。有對紐西蘭夫婦一開始覺得難,但捨了第一樣東西後,發現漸入佳境,最後竟然有點上癮,最重要的是兩人從此有了更多的時間,經營彼此關係。

◎打包派對:捨棄的行動一旦開始,不妨來個打包派對,藉此捨掉更多的東西。打包派對可以先在房間開,如果冒險精神十足,就在整間屋子裡開吧。

購買前三思而行

除了以上撇步,「極簡主義」二人組也提供奉行者其他捨棄東西的指引,像是90╱90法則,即問自己「我在過去九十天有用到嗎?我在未來的九十天會用嗎?」,以此決定物品的取捨。密爾本與家人就常使用這個法則。

「我曾經有很多衣物,光喜歡的西裝就十二套。當時就是很想買,看到一些東西,不是欣賞就好,而是很想把它買回家,但現在不同了,與其馬上刷卡,我會先想,用得到嗎?」密爾本說。

當然,自從有了小孩後,密爾本在錢財運用上也要更審慎,不能再隨心所欲,而是要未雨綢繆。為此,他更清楚「極簡主義」的意涵,「絕不是讓自己一無所有,而是徹底檢視,留下自己真正需要的,捨掉非必要物。」

儘管現在過慣了極簡生活,覺得很開心,但密爾本表示,自己並無意改變其他人的生活方式,只是分享自己的生活智慧提供參考,希望他人能從中找到適用於個人的生活元素,也可以像他一樣活得更自主、更隨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