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時植 勇闖異域的陶藝家

文╱李啟華 |2020.09.26
5018觀看次
字級
林時植專注於創作。圖╱李啟華
因為愛孩子,陶藝家林時植更加愛地球。面對浩渺的靜夜天空,他許諾採用回收材質,創作出有別於一般的陶藝作品──金屬陶藝雕塑,充滿異次元風格,因而獲獎無數…… 圖╱李啟華
《異域》系列,作品多元豐富。圖╱李啟華
以數千度高溫進行焊接。圖╱李啟華
創作過程相當耗費精神。圖╱李啟華
接受《創藝多腦河》節目專訪。圖╱李啟華
全家前往武陵農場賞雪。圖╱李啟華
攜妻兒遊歷溪頭妖怪村。圖╱李啟華

文╱李啟華

今年48歲的林時植,是目前頗具知名度的陶藝雕塑藝術家,他的作品不僅在國內各地展覽,大受好評,還曾到阿根廷、法國、日本、中國大陸展出,獲獎無數,且受到當地藝評家及民眾的欣賞和肯定。

凝視星空回到原點

從有記憶開始,林時植對仰望黑夜星空,就有無比的舒暢感,也培養了「追星」的嗜好,不論冬夏,只要有任何天文奇觀在台灣發生,上山下海他無役不與,甚至常拉著老婆、小孩同行,全家人一起靜坐在夜空下,仰望浩瀚的宇宙。

他形容:「就好像回到了靈魂最初的原點,讓我從宇宙法則中,體認生與滅的人生哲理。此外,浩瀚的宇宙,也帶給我無窮無盡的想像與創作靈感。」

這些從自然界得到的領悟,林時植彼時一直無法用言語或文字來表達、闡述,最後,他找到了宣洩的出口,將寬廣的宇宙空間,轉化為無邊的創作意念,藉由陶土與金屬的剛柔特性,任由心境流轉的創作方式,來傳達個人所領悟到的宇宙觀。

鐵工廠小開的逆襲

林時植念國小、國中時,放學回家,多半在爸爸創辦的鐵工廠幫忙,在高溫燒紅的鍛鐵、瀰漫著鐵鏽味的空氣中,專注的工作著……一度,他想過爸爸應是希望獨子林時植能接手家中的鐵工廠,但國中畢業後,林時植內心卻很徬徨,因為他對於鐵工廠內的一切,很排斥、很厭倦。

林時植知道,爸爸辛勤工作全是為了家庭,他也逆來順受的,在鐵工廠裡當「小黑手」。但考上高職美工科後,林時植學到不少美工知識,也接觸到立體雕塑,心裡隱隱知道:自己其實並不喜歡工廠的工作環境。

服兵役期間,林時植抽中野戰部隊,在此一特殊部隊中,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鍛鍊出堅強的意志力和耐性。退役後,他給自己再一次思考生涯的機會,考取明新工專化工科。直到28歲時,他才下定決心,揮別鐵工廠事業,忠於自己對藝術的喜愛,希望有一天能闖出一片天。

舊經驗打造新藝術

日後回想起來,林時植坦言:「人生的路,永遠不會白走。」小時候,在鐵工廠裡耳濡目染,學會了鐵材的鍛造加工與焊接等技術,從事藝術創作後,他開始利用原有的鐵工廠設備,重新審視自己喜愛的陶藝與冰冷金屬的微妙關係,走出一條有別於其他陶藝家的創作之路。

由於「金屬」與「陶土」都是他熟悉的材質,林時植著手探討兩者結合的可能性。經過多次實驗,林時植領悟到:陶與鐵的物理特性是兩個極端,陶土柔軟、可塑性高,經過高溫燒結後,質地脆而硬,抗壓強度高,但抗拉力較弱,導熱性低於金屬材料,膨脹係數比金屬低,具有不易氧化與抗腐蝕性。而金屬材質較軟,耐衝壓,高溫退火後,有極佳的延展性與可塑性。

複合媒材的爆發力

林時植嘗試,陶土成形經過高溫燒結後,試著與鐵件結合。過程中,他不斷失敗,由失敗中獲取經驗,發現:電弧放電時,瞬間產生攝氏4000度到6000度的高溫,這溫度高於鐵材的沸點和陶瓷的熔點,因而產生「液相燒結」的現象,終於成功完成異媒材融合。

從此,林時植開始出沒回收場,蒐羅各種廢棄物當成寶貴的創作材料,包括電子晶圓零件、五金、汽機車的各式零件,生活中被拋棄的鍋、碗、瓢、盆、玻璃器皿……再創作成風格特殊的陶藝作品,賦予這些別人眼中的「廢物」,再一次元氣滿滿的新生命。

2018年,林時植從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畢業時,便是以「異域──金屬與陶」複合媒材創作論述,獲得碩士學位。

美學中的環保理念

林時植的藝術創作過程,儘管相當辛苦,但每一件作品都蘊含著深層的意念,甚至被評為: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讓人省思、透過創作過程,彙整出關懷自然的精神,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對應關係,藉由一點一滴的內化過程,以藝術美學語彙傳達個人環保理念……

林時植接受「人間衛視」《創藝多腦河》節目主持人黃子佼訪問時,談到他的生命故事與藝術創作。他的作品沒有鮮豔的顏色,也沒有華麗的外表,甚至還殘留些許鐵鏽。他先在心中完成意念,以陶土手塑成形,再加上鐵、廢棄物或現成物品,潛心醞釀、思考、再結合成形……

穿梭時空感受幸福

黃子佼問他:「你可有失敗的時候?」林時植毫不隱諱說:「有!我曾花了6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一件大陶塑作品,有170公分高,可能是太高大、太重了,在推往窯燒的途中,突然倒下來,然後──破碎了!」他瞬間愣在當下。

林時植形容當時的心情:「我差點昏倒!因為花半年時間才剛創作完成,竟然……」但想到創業者也會遇到失敗的挫折,何況是陶藝創作?也就重拾勇氣,再接再厲了。

林時植說:創作過程中,孤獨的時候遠多於有人相伴的時刻,然而,透過對未來世界的冥想,讓思緒不受時間空間控制,可自由穿梭,內化思想,呈現建構出魔幻,卻又寫實般的世界,卻又是人生最幸福的時刻。

創作源自愛子女、愛地球

多年來,林時植憑著執著和努力,完成許多異於一般陶藝創作的作品,他稱之為《異域》系列,也意指來自不同時空的材料,於此結合成獨一無二的創作。

事實上,《異域》的創作源起,主要來自結婚後,有了一對兒女,在陪伴他們成長過程中,經歷了許多讓人憂心的環境問題,林時植基於愛護後代,無比憂心空汙、食安問題──女兒曾經因為無所不在的環境賀爾蒙干擾,影響發育而求助醫生;兒子則因空氣汙染問題,罹患了氣管炎引發氣喘……

深感生活中充滿了看不見的危機,林時植對於人類以利益為優先,無止境的破壞自然生態,將地球推向破碎的邊緣,使萬物唯一能生存的地球,變成無法想像的生存環境,感到無奈又氣憤,一直思索著該如何改正、導正……

為了不讓下一代持續在不安全的環境中成長,林時植決定改變創作思惟,將世人認為的科技或生活廢棄物,轉為創作媒材,讓原本已壽終正寢的垃圾,以異次元的方式重回人間,而且成為養眼滋潤的藝術創作品。

「人類對環境汙染的速度,遠超過自然界淨化還原的速度,如果這過程中有多一些回復環原的動作,多少能減緩地球破敗的速度。」林時植認為,一位傑出的藝術家,認定的成功定義,不在於「作品究竟拍出多少價格」或「作品被人搶著收藏」,而是能將所領悟的宇宙法則與人生哲理,相互交疊成創作意念。

林時植藉由藝術雕塑過程,探討生態浩劫與生物演化的關係,也深深體會到:環境的變遷,源自於人類對大自然的資源濫用。人類是地球上的一分子,應該節制私欲、順應自然,使生態永續發展。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林時植最感謝的,就是從事幼教的賢惠另一半鄭伊琳,及一對聰明乖巧的兒女。「我們家三代同堂,互相照顧,共享天倫之樂!」林時植除了忙於創作,也在大學授課,常受邀至各機關團體、學校去演講。儘管平日忙碌辛苦,但他十分珍惜幸福美滿的家庭,只要騰得出時間,就會帶著妻子、兒女一起去踏青、旅行、觀星,享受大自然最美好的餽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