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華蕙、呂華苑、呂華娟 澎湖 3 姐妹 彩繪藝術力量大 文╱黃作炎 |2020.09.12 語音朗讀 446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多彩多姿的浮標文創商品。圖╱大東山文創提供 多彩多姿的浮標文創商品。圖╱大東山文創提供 多彩多姿的浮標文創商品。圖╱大東山文創提供 澎湖龍門村藝 術家許一男的大型公 共藝術品《潮TIDE》 ,曾在高雄駁二藝術 特區展出。圖╱大東山文創提供多彩多姿的浮標文創商品。圖╱大東山文創提供呂華娟(左起)、呂華苑、呂華蕙3姐妹。圖╱大東山文創提供群策群力一起裝置富有在地特色的作品。圖╱大東山文創提供群策群力一起裝置富有在地特色的作品。圖╱大東山文創提供98歲的蘇婆婆,每天到藝術彩繪工作坊開心創作。圖╱大東山文創提供 文╱黃作炎你一定聽過《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民歌:「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沒有椰林綴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沒錯,藍色的海、白色的浪、拖上岸的魚,加上外婆在夕陽餘暉中,扯著嗓子喊孫兒回家吃飯,這場景既溫馨又懷舊。2014年起,澎湖列名「世界最美麗海灣組織」後,成為世界級美景之一。然而在美麗海灣的背後,藏著一則返鄉3姐妹及一群義工,無怨無悔、用時間和巧思,淨灘、創作、推動社區營造的幸福故事。海漂垃圾批批進逼常年以來,澎湖縣湖西鄉龍門村後灣漁港海邊,不斷漂來一批批來自浙江的藍色浮標海廢,不但破壞海岸景觀,這些無法分解的聚氯乙烯(PVC)浮標垃圾,更長期危害澎湖海洋環境,汙染海岸生態。龍門村長洪瑞達看著海漂垃圾,深知光搖頭不能解決問題,決定帶領一群年紀6、70歲的村民們,彎腰努力淨灘,把原本滿是垃圾的海岸,還原為乾淨的沙灘。這群退休的樂活銀髮族,大夥兒的年齡,加起來超過1000歲,成了如假包換的「千歲團」。儘管「千歲團」持續淨灘,但源源不絕的海洋廢棄物,卻讓淨灘效果大打折扣。再者,撿起的海廢全都是「垃圾」,撿愈多,垃圾愈多,除了送進焚化爐,幾乎也沒什麼作用。呂氏姐妹靈機一動在此過程中,曾旅居美國、台灣本島多年,近年返鄉居住、號稱全球最大珠寶供應商的「大東山珠寶集團」董事長呂華苑,和姐姐呂華蕙、妹妹呂華娟,突然靈機一動:何不把這些海漂垃圾化做美麗的裝飾品呢?她們說做就做,決定把藍色小浮標,運用藝術彩繪,化身為色彩繽紛的浪漫「特色護身符」。少小離家、在外奮鬥30多年的3姐妹,是大東山創辦人呂清水的子女,從年輕即隨父母推廣台灣珠寶文創,努力將台灣珠寶推上國際,美國前第一夫人蜜雪兒也是大東山的愛好者,但近年,3姐妹把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全放在故鄉湖西鄉的龍門村。巧思妙意的平安符她們參與「千歲團」淨灘行列,把擇拾的藍色小浮漂垃圾,清洗、打洞、上色,彩繪後,搖身一變,成為五彩亮麗的飾品,綁上流蘇綴飾、深海寶石,再經由村長洪瑞達書法揮毫,原本的海洋廢棄物,在彩繪符令加持、過火之後,竟然成為村內安良廟及觀音宮的平安符,變身親友許願祈福的文創商品。3姐妹先是號召親朋好友,在里民中心集體創作,之後更進一步成立「藝術彩繪」工作坊,加入的人數愈來愈多,繽紛的彩繪作品,也愈來愈富有在地特色。3姐妹於是心願變大,希望協助從小成長的村落,結合在地耆老和村民,將創作的藝術事工,像串珍珠一般,串連成一系列寓教於樂的活動、教材,推動海漂環境教育,傳達給澎湖各小學、台灣有興趣的中小學,讓下一代重視海洋環境、愛鄉、愛地球。搶救外婆的澎湖灣為了擴大群眾參與,呂華苑在嘖嘖群眾募資平台,發起「搶救外婆的澎湖灣」專案,號召民眾共同淨灘撿拾海廢,清洗之後彩繪成「夢想魚」,變成裝飾品或平安符。此外,積極媒合企業資源,捐贈足球給澎湖多所小學,在島上推動足球運動。呂華苑更開啟珠寶事業經驗傳承,積極開設「寶石珠藝創作坊」等課程,希望幫助二度就業重返職場的女性,培養第二專長,找到事業第二春,不少學員透過串珠手作,體驗及培養不少技能,每次學習總是滿載而歸。笑語充盈人文之家近幾年,呂華苑在當地成立「大東山文創基地樂活人文之家」,提供許多感興趣的義工朋友,投入海漂物繪製創作相關工作,目前,有許多退休、銀髮族朋友,下午時分常來此當義工,甚至有年齡高達98歲的蘇老太太,在此串珠、彩繪海漂物。只見這群遐齡長輩,不必在家望著天花板乾瞪眼,也不必穿著華服漫無目的逛大街,只要走進這處充滿五顏六色的基地,手拿彩筆、有說有笑,一起做著有意義的事,幸福流竄在每個人的臉上、心中。都說「願意付出的人最有福氣!」在呂氏3姐妹的無私付出中,澎湖不少樂齡人士有了豐盈的「人生下半場」。她們做公益不缺席,還有餘力互相幫助,一起歡笑、一起共老。東山再起的珍珠人生現任家族事業集團董事長的呂華苑,是大東山珠寶集團創辦人呂清水11個孩子中的第8個女兒,20年來扮演家族事業體對外發言人的角色。2016年5月起,擔任大東山珊瑚寶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積極規畫社會公益志業,帶動在地多元就業方案。呂華苑說,父親把公司取名大東山,是喻意「克服困難,東山再起」。當年,呂華苑父親經營的海事用品家業,因民國50年葛樂禮颱風肆虐澎湖,所販售的馬達、引擎、油料、漁網、漁具等設備全部歸零,「家庭境況驟變,也改變我平靜的童年」。全家從此離開澎湖、遷居台北,落腳南京東路3段89巷內。呂清水將原本撈魚的船改撈珊瑚,開始經營珊瑚加工業,更設立珊瑚、貝殼加工廠,讓兒女及子弟兵一起參與事業,從此,這條巷子被稱為「珊瑚巷」或「澎湖巷」。回首來時路,呂華苑認為全家都有「討海人精神」,敬天念恩、堅毅韌性,不斷找尋生命的出口,儘管資源貧瘠、生存環境艱苦,卻從未放棄開拓精神,才一步一步地走到現今的版圖。如今,大東山在香港、紐約、康州、夏威夷、海南島……等地皆有據點,囊括珍珠養殖、設計、加工、製作、批發、店鋪銷售、品牌形象經營等,不斷開展觸角,成功多元的發展珠寶事業。呂華苑常把自己當作是一顆珍珠,每天接受迎面而來的挑戰和淬鍊,就像珍珠不斷受到刺激,才能長成一顆潤澤的珍珠,這也是來自澎湖女子的珍珠精神。走過人生半世紀,她感謝所有曾經發生過的美好的事,也感謝不美好的事,更感謝在轉彎處有不少貴人相助,讓危機變成轉機,轉機變成祝福。 前一篇文章 吳律謙 打造門窗界的特斯拉 下一篇文章 林時植 勇闖異域的陶藝家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李驥 從佛法中認錯再出發 李財星 因一畝田 變身知識網紅 作者其他文章觀影你我他 老神父的兩難——《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