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不時報導各種「台灣之光」揚威國際的新聞,筆者認為,台灣各行業都不缺這樣打拚奮鬥的「台灣之光」,「愛拚才會贏」已是台灣當前的生存哲學,不過,這就是台灣能傳諸百代的「價值觀」嗎?拚了半天,難道只是拚出名聲、高薪、績效及獎金,沒有其他的人生目標值得拚?
如果要找個答案,個人認為,不久將畫下休止符的紅豆伯,應該是值得鼓勵、效法的美德與價值觀。在事事都講究代價與報酬的功利社會中,一個不願意計較所得,開小發財車跑遍中部偏遠地區,用自製的紅豆餅,鼓勵小學生用心學業的行為,相當難能可貴。
雖然紅豆伯不敵麵粉、牛奶、雞蛋狂漲,要教一個只會作紅豆餅維持生計,一天只收入五百元的老人,如何撐下去?他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只能暫時歇業。
雖然如此,但大家還是應該思考,台灣還有多少像紅豆伯這樣默默貢獻一己之力,為社會不計代價付出的小人物呢?而這些小人物的力量,是不是維持台灣淳樸與穩定的基石?如果缺少了這種小人物,社會是否會缺乏溫馨?而小學生有了紅豆餅的鼓勵,會不會更加用心學習呢?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就應該期勉自己成為這股穩定社會的力量,而不是坐在家裡看電視瞻仰台灣之光。